题目内容

16.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北三江平原地区简图(图1)

材料二 挠力河两水文站径流年内分配(图2)
(1)描述三江平原沼泽径流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2)判断挠力河流域宝清站和菜咀子站的位置关系(上游、下游),并说明依据.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该地区农业发展主要限制性因素及生态环境问题.

分析 (1)三江平原沼泽径流变化特点直接从图2中读出.原因结合气候特点分析.
(2)位置关系(上游、下游)从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分析,一般下游流量较大,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大,受调节后流量季节变化小.
(3)农业发展主要限制性因素从图1中的纬度看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过度开发造成的.

解答 解:(1)图示河流有两次汛期,一是春汛4-5月,当地纬度高,冬季寒冷,降雪后不融,来年春季积雪融化,春汛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的径流;随后,由于降水少,河流的补给减少,径流量不断降低,干旱年份甚至断流.当地是温带季风气候,第二次汛期出现在8~10月份,主要是雨季来临,降水带来补给,径流回升;随后,11月下旬气候转冷,河流开始封冻,地表径流消失,所以流量季节变化大.
(2)挠力河流经三江平原的沼泽地,沼泽具有调洪功能,因大量洪水在河漫滩沼泽中散漫和蓄储;菜咀子站的洪峰流量比宝清站大;且菜咀子站的洪峰时间比宝清站滞后,即菜咀子站的径流经沼泽,流量变稳,所以宝清站位于菜咀子站的上游.
(3)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一年只能一熟;三江平原,由于纬度高,多年冻土存在,湿地广布,但开荒种地使当地湿地破坏严重;过度的开垦,使黑土流失;湿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面积减少,调蓄径流能力下降,旱涝灾害加剧.
故答案为:
(1)特点:有两次汛期;流量季节变化大
原因:第一次汛期(春汛)一般出现在4~5月,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的径流.(随后,由于补给减少,径流量不断降低,干旱年份甚至断流.)第二次汛期出现在8~10月份,主要是雨季来临,径流回升.随后,11月下旬开始封冻,地表径流消失.
(2)位置关系:宝清站位于菜咀子站的上游.
判断依据:沼泽具有调洪功能,因大量洪水在河漫滩沼泽中散漫和蓄储,菜咀子站的洪峰流量比宝清站大;且菜咀子站的洪峰时间比宝清站滞后.
(3)主要限制性因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生态环境问题:湿地破坏;黑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灾害加剧.

点评 本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答题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材料和图中所含的信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平原广阔无垠,一首诗歌曾写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根筷子会发芽,栽上柴禾也开花…”足见其土壤肥沃.东北属于北温带地区,积温在2500~3400℃,粮食商品率45%.见东北地区区域图(图一)

材料二:东北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图(图二)
材料三:21世纪初东北地区粮食单产变化的空间变化图(图三)

材料四: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图四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根据材料一,E山脉是大兴安岭,它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东坡山麓植被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其西侧的河流参与陆地内循环 (水循环类型);其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呈现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2)根据材料二,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是从沿海向内陆;影响甲地降水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的知识,Ⅱ处粮食单产呈现基础好增长快 特点,其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Ⅰ处基础好-增长较慢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较高.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