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渤海粮仓”是2013年启动的一项大型农业科技工程项目,计划通过对环渤海地区4000多万亩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盐碱荒地的改造,实现到2020年増粮100亿斤的目标。“渤海粮仓”工程计划改造土地的分布图(下图)。
材料二:五年来,“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通过示范推广十余种主体技术模式,扬长避短,共推动区城增粮209.5亿斤,节水43.5亿方。部分模式及分布区如下表所示。
材料三:有一家河北省的奶牛企业加入了“种养联盟”。其生产流程如图。
(1)分析材料一图中盐碱地形成的自然原因。
(2)指出材料二表格中四种技术模式分别利用或改造的自然区位条件。
(3)根据材料三,分析“种养联盟”对当地发展的积极意义。
【答案】(1)滨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积水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有海水倒灌;地下水埋藏较浅,土壤毛细运动显著。(答三点即可)
(2)雨养旱作:利用雨热同期,降水集中的气候条件
微咸水补灌:利用地下微咸水丰富的水资源条件。
棉改增粮:利用较充足的热量(可两年三热)。(或改造盐碱地)
增温改土:改造低温(热量不足)条件、改良土壤肥力。
(3)“种养联盟”实现了农牧结合的循环生产模式;缓解了当地肥料和饲料的矛盾;实现了养殖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农作物有机种植;促进了“渤海粮仓”的绿色增产和增收;提高了农牧产品质量;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答四点即可)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盐碱地的形成过程、不同生产技术模式对农业自然区位条件的适应和循环经济生产模式的积极意义。
(1)图中盐碱土地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地区,主要在河北省东南部及天津市、辽宁省南部和山东省北部沿海。从水系角度看,主要包括海河流域、辽河下游和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滨海地区地势低平易积水。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水分蒸发,盐分在表层积聚,形成盐碱地。有海水倒灌现象,导致沿海土地盐碱化。
(2)根据表格,雨养旱作是利用雨热同期,降水集中的气候条件。 微咸水补灌是利用地下微咸水丰富的条件。棉改增粮或改造盐碱地,是利用较充足的热量,实现两年三熟,增加产量。增温改土是改造低温条件,解决热量不足问题。改良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利用较充足的水分条件,促进水稻增产。
(3)“种养联盟”对当地发展的积极意义从增产增收的角度说明经济意义。根据生产流程图,该生产模式中的养殖业的牲畜粪便作为种植业的有机肥,缓解了当地肥料和饲料的矛盾,同时可以促进了“渤海粮仓”的绿色增产和增收。 “种养联盟”对当地发展的生态意义从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角度说明,种植业的牧草、秸秆作为养殖业的饲料,养殖业的牲畜作为有机肥,实现了养殖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农作物有机种植,同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