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图为黄河中下游地区二十四节气平均降水量(实线)和相邻节气降水量差值变化(虚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般情况下,小暑到大暑期间
A.华北地区受春旱威胁B.东南沿海地震灾害频发
C.江淮地区逐渐进入伏旱D.北方沙尘暴天气肆虐
【2】黄河中下游地区立秋到白露之间降水量差值呈现图示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势力不断减弱B.河流、湖泊水位下降
C.植物蒸腾作用不断减弱D.生产、生活耗水量增多
【3】我国“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植正当时”的农作物是
A.水稻B.冬小麦C.春小麦D.玉米
【答案】
【1】C
【2】A
【3】B
【解析】
【1】一般情况下,小暑到大暑期间正值7月份,华北地区为雨季而并非春旱,江淮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逐渐进入伏旱天气,A错,C正确;该时间段与东南沿海地区地震灾害是否发生关系不大,B错;北方沙尘暴天气在冬春季节更易发生,D错。故选C。
【2】读图可知,从立秋到白露,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夏季风势力不断减弱,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我国雨带南移,A正确;降水量的减少导致河流、湖泊水位下降,B选项不属于原因,B错;其降水量的变化与植物蒸腾作用以及生产、生活耗水等关系不大,CD错。故选A。
【3】该农作物在秋分前后种植,应为冬小麦(秋种夏收),B正确;水稻多在春季种植(晚稻一般在6月中下旬播种),春小麦春种秋收,玉米多在春季种植,ACD错(该谚语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故选B。
我国雨带推移与“梅雨”、“伏旱”的关系:首先,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为“南岭五,江淮六,两北七八,九回头”。意思是正常年份下,每年五月前后,雨带登陆我国两广地区;六月,雨带继续北移到江淮地区,此时来自南方的暖气团和来自北方的冷气团在江淮一带势力相当,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天气连绵阴雨,俗称“梅雨”;七八月,雨带继续北移至东北、华北地区,此时我国江淮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形成“伏旱”天气;九月,北方冷空气势力加强,雨带逐渐退出我国大陆。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