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长江流域的开发重点是森林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分析 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终注入东海.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千米2,年径流量约10000亿米3,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1/3以上,是中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解答 解:长江上游地区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最好的办法是植树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中下游地区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和大规模的人工围垦,使得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调蓄功能日趋减弱,最好的办法是退耕还湖.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长江流域的治理等知识点,分析后解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甲省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 )
A. | 多沼泽地 | B. | 水资源不足 | C. | 多泥石流 | D. | 多台风 |
1.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 )
A. | 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 | B. | 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 | ||
C. | 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 | D. | 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 |
18.埃及棉花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其主导因素是( )
A. | 交通 | B. | 科技 | C. | 地形 | D. | 水源 |
5.下列关于黄河流域不同河段干燥度的时序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上游河段的干燥度年际变化大于中、下游河段 | |
B. | 上游河段的平均干燥度的变化始终处于上升趋势 | |
C. | 中游河段的平均干燥度变化基本稳定 | |
D. | 下游河段的平均干燥度变化处于下降趋势 |
15.如图为某学生画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 )
A. | ①② | B. | ⑦⑧ | C. | ③⑤ | D. | ①⑤ |
2.高速公路的布局与城市建成区之间存在甲、乙两种模式.从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角度,对甲、乙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可知( )
A. | 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 |
B. | 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 |
C. | 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 |
D. | 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
19.多年观测表明,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地区85%至90%的冰川都在退缩,严重威胁到未来数十亿人的生产生活.据此,造成“第三极”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是( )
A. | 科学考察,人类活动 | B. | 探险旅游,乱扔垃圾 | ||
C. | 厄尔尼诺,降水增多 | D. | 温室效应,气候变暖 |
10.【地理一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表示意我国南方某地形区不同地点某种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因子加权情珲.读表回答 下列问题
★越多,表示灾害孕灾环境因子加权数值越大
(1)该灾害五个地点共同的致灾自然因子M是指什么?并指出五地中最需实施生态移民的地点和最适于接纳移民的地点.
(2)说明④地防灾减灾的措施.
下表示意我国南方某地形区不同地点某种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因子加权情珲.读表回答 下列问题
地点 | 土质 | 植被 | 坡度 | M |
① | ★ | ★★ | ★ | |
② | ★★ | ★ | ||
③ | ★ | ★★ | ★ | |
④ | ★★ | ★★★ | ★ | |
⑤ | ★ | ★★★ | ★ |
(1)该灾害五个地点共同的致灾自然因子M是指什么?并指出五地中最需实施生态移民的地点和最适于接纳移民的地点.
(2)说明④地防灾减灾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