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读图回答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3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南极看地球 |
B.M昼短于N |
C.M点正处于黎明时间 |
D.N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M地 |
A.春分日→夏至日 | B.夏至日→秋分日 |
C.秋分日→冬至日 | D.冬至日→春分日 |
【小题1】B
【小题2】A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故判断图示为北极上空俯视图,A错误;根据图示的晨昏线分布判断,此时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北半球出现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故N点昼长长于M点昼长,B项正确。顺着自转方向经过M点即将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故判断M点为黄昏时间,C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而M点位于北回归线上,N点位于北极圈,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故M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N点,D项错误。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而若我国出现白昼渐长,说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故判断此时位于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示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但考点较多,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掌握地球自转方向基本规律“北逆南顺”;②能根据极昼、极夜现象的分布范围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进而分析全球的昼夜长短分布状况;③掌握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基本分布规律;④掌握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进而分析昼夜长短状况和变化规律。
下图为全球温室效应影响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结合图5中信息可以判断,受温室效应影响粮食产量有所增大的国家是( )
A.巴西 | B.埃及 | C.南非 | D.俄罗斯 |
A.其原理是二氧化碳增多,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
B.全球各地均升温,但升温幅度不同 |
C.温室效应主要与矿物燃料燃烧和植被破坏有关 |
D.海平面上升对我国的影响比小岛国家影响大 |
图为聚落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聚落从阶段I演变到阶段Ⅱ,与此相对应的是( )。
A.部分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 B.人口向乡村迁移 |
C.城市规模缩小 | D.工厂呈分散分布 |
A.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 | B.城市中心区地价较高 |
C.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 | D.城市中心区出现大量的贫民窟 |
A.是一种由高级向低级的连续发展过程 | B.前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C.城市化水平一直在上升 | D.前期城市人口比重下降 |
下图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与功能区结构分布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A、B、C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小题2】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 )
A.交通干线经过 | B.人口稠密 |
C.距离市中心近 | D.地形平缓 |
下图图3示意某大陆部分地区及附近地形分布图,图4中甲图示意图3中①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乙图示意该大陆与①地同纬度大陆东侧海域的水温垂直分布,读图回答题.
【小题1】图3中②地区农业生产发达,其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乳畜业 | B.季风水田农业 | C.混合农业 | D.大牧场放牧业 |
A.甲乙两地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大而递减速率相同 |
B.甲乙两地海水温度500米以上的垂直变化更小 |
C.影响甲乙两地表层水温差异的因素是洋流分布 |
D.影响甲乙两地表层水温差异的因素是海陆分布 |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时间长度T为
A.1太阳日 |
B.1恒星日 |
C.1回归年 |
D.1恒星年 |
【小题2】大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
A.①点附近 | B.②点附近 |
C.③点附近 | D.④点附近 |
A.昼越来越长 | B.夜越来越长 |
C.昼夜平分 | D.昼大于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