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下列地质构造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

(2)图中A处的地形成因是________;B处的地形成因是________。

(3)如果修建地下遂道,应选择在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A;B

(2)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3)A;地质结构稳固,不易储存地下水

【解析】(1)从岩层形态看,褶皱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图中A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B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D处岩层断裂,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属断层。

(2)A处为背斜形成的谷地。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谷地;B处为向斜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3)背斜构造,拱形结构,地质结构稳固工程安全地下水顺岩层向两翼流,减小渗漏不容易储存,利于修建隧道,故隧道应选在A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读图和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流域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始于南宋……史载“沅湘间多山,农家唯种栗,且多在岗阜,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纵火焚之”……明清两代,人口压力不断增大,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更为加剧……从雍正末至乾隆初开始,人们对两湖地区的开发转向原始林木茂密的湘鄂西山区。

材料二 乾隆末年,王昶在总结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湖北万城堤溃的原因时指出:“四川、陕西、湖北山木丛林处,今皆砍伐为种苞谷,地遇雨,浮沙随水下江,故江淤日积,水势年增。”清人赵仁基也认为:“水溢由于沙积,沙积出于山垦……江底日高,而容水之地浅矣。”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进我国。由于玉米、甘薯对土质、水分的要求不高,在丘陵、山区广泛种植。”

材料四 面积为31.6万平方千米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0年在青海省建立,49%的黄河水、25%的长江水、15%的澜沧江水都来自这一地区。它是我国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更是三江流域的生态敏感地区。

(1)下列曲线中,与洞庭湖的面积变化最相符合的是(  )

(2)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

①湘江 ②三峡水库 ③渤海滩涂 ④青海湖 ⑤江南水稻田 ⑥东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⑥

(3)湿地的功能有(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4)以现代地理学的原理来分析材料中清人赵仁基的观点。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