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成为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区之后的第五大经济区。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等地市,总面积约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亿。
材料二 我国中原经济区及其周边地区略图。
材料三 下表为河南省产业结构表(%)。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
河南 | 全国 | 河南 | 全国 | 河南 | 全国 | 河南 | 全国 | 河南 | 全国 | |
第一产业 | 15.5 | 4.8 | 14.8 | 3.0 | 14.8 | 5.7 | 14.2 | 4.5 | 14.1 | 3.9 |
第二产业 | 54.4 | 50.0 | 55.2 | 50.7 | 56.9 | 49.3 | 56.5 | 51.9 | 57.3 | 57.6 |
第三产业 | 30.1 | 45.2 | 30.0 | 46.3 | 28.3 | 45.0 | 29.3 | 43.6 | 28.6 | 38.5 |
(1)甲、乙工业区是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大陆入驻最多的区域,说明其吸引这些企业入驻的共同优势条件。
(2)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今后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试综合分析工业发展对中原地区城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与全国相比河南省产业结构的特点,并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信息通达度好;科技水平高;交通运输便利等。
(2)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就地转移;减少城乡差异,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3)特点:第一产业比重远远高于全国水平,第二产业明显偏重,第三产业比例偏少。
措施:把中原经济区建成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本地区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生态建设,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探索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解析】(1)读图可以判断,甲地是京津唐地区,乙地是沪宁杭地区。两地具有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信息通达度好;科技水平高;交通运输便利等优势条件,吸引企业入驻。(2)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就地转移;“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可以减少城乡差异,促进地区均衡发展。(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河南第一产业比重远远高于全国水平,第二产业明显偏重,第三产业比例偏少。第一产业比重高,因此可以把中原经济区建成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本地区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生态建设,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探索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