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2017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大量采用第三人称限知叙事始于六朝志怪。放眼二十四史,其叙述者无不扮演无所不在的第三人称目击者的角色,历史人物的一切言行(除了心中所想与密语),史家都了如指掌。史家的这一叙事方略,可以说是职能使然。盖史家需要完整地把握全局,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在视野之内,全知是他的权力,也是他的责任。与史家相比,志怪小说家不需要宏大叙事,他对仙、鬼、怪的世界也不可能全部了解。特定人物的见闻既是志怪小说家了解仙、鬼、怪世界的必要渠道,也是他取信于读者的必要条件。第三人称限知叙事遂应运而生。《搜神记》《幽明录》《搜神后记》随处可见这样的实例。比如《搜神记》卷一九《张福》:

鄱阳人张福船行,还野水边。夜有一女子,容色甚美,自乘小船来投宿,云:日暮畏虎,不敢夜行。福曰:汝何姓?作此轻行,无笠雨驶,可入船避雨。因共相调,遂入就福船寝。以所乘小舟,系福船边。三更许,雨晴月照,福视妇人,乃是一大鼍,枕臂而卧。福惊起,欲执之,遽走入水。向小舟,是一枯槎段,长丈余。

所谓第三人称限知叙事,是说作者不能自由地发布信息,而只能借助小说中的某一人物发布信息,作者不能告诉读者这个人物所不知道的任何内容。在《张福》中,这个人物是张福。读者随着张福乘船来到野水边,读者借助张福的目光见到鼍怪的前后表演;作者仍然是故事的叙述者,但没法对故事做全知的描述——张福所看见的容色甚美女子其实是鼍怪,作者也只能照张福所看到的假象来叙述;张福最终知道了女子是鼍怪,真相浮出水面,作者也跟着他恍然大悟。作者没有讲述任何一点张福所不清楚的情况。张福的见闻限制了作者知晓的范围,相关的信息,无论真假,都只能由他提供和确认。

《张福》用第三人称限知叙事的方式来讲故事,其效果是多方面的:一是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讲故事的过程也是一个提供证明人的过程;二是故事讲得更为曲折,有悬念意味。一种新的叙述方式,可以给文体带来新的面貌,新的震撼。同样的故事,用不同的方式讲述,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六朝志怪小说大量采用第三人称限知叙事,是对中国叙事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从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历程来看,由子部小说而传奇小说而话本小说而章回小说,每一种小说文类都有其若干典型特征,其中叙事方式的变化与丰富,是其典型特征的重要部分。就传奇小说而言,第一人称限知叙事是唐人传奇区别于子、史、志怪的显著特征,表明唐传奇作家有意在子、史、志怪的传统之外寻找可资借鉴的文学资源。就话本小说而言,大量采用直接心理描写和讲述者随时插话的第三人称全知叙事是话本小说区别于宋以前各种叙事文体的显著特征。

叙事方式的演变在小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六朝志怪小说大量采用第三人称限知叙事,这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标志着中国叙事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节选自陈文新的《论子部小说的文学特征》,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人称限知叙事肇始于六朝志怪小说,这种叙事方式源于作家本身对于仙、鬼、怪世界的不甚了解和取信读者的需要。

B.二十四史的叙述者扮演着无所不在的第三人称目击者的角色,大概是因为他需要从各个方面来完整地把握全局,并进行宏大叙事。

C.在《张福》一文的叙事过程中,作者采用第三人称限知叙事这一方式,由不知到知,皆以常人的逻辑思维为起点,描绘了一次奇异的见闻。

D.所谓第三人称限知叙事,是指作者只能借助小说中的某一人物发布信息,作者不能告诉读者这个人物所不知道的任何内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采用第三人称限知叙事的方式来讲故事具有多方面的效果,譬如可以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可以将故事讲得更为曲折,有悬念意味。

B.六朝志怪小说大量采用第三人称限知叙事,是中国对叙事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C.第一人称限知叙事是唐人传奇区别于子、史、志怪的显著特征,表明唐传奇作家有意在子、史、志怪之外寻找可资借鉴的文学资源。

D.话本小说大量采用直接心理描写和讲述者随时插话的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这是话本小说区别于宋代以前各种叙事文体的显著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新的叙述方式,可以给文体带来新的面貌,新的震撼。《张福》这个故事,如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叙事的方式来讲述,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与原小说肯定是大不一样的。

B.根据上文所述可知或可推知:《张福》采用的是第三人称限知叙事,而《廉颇蔺相如列传》采用的应是第三人称全知叙事,鲁迅的小说《祝福》采用的则是第一人称限知叙事。

C.《张福》中容色甚美女子刚一出现,如果作者以全知叙事的方式提醒读者,说她表面上是个美丽的女子,其实是个丑恶的鼍怪,小说也就没有悬念和吸引力了。

D.每种小说文类在叙事方式的变化与丰富上都有其典型特征,如志怪小说大量采用第三人称限知叙事,传奇小说采用第一人称限知叙事,话本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这些就是子部小说的文学特征。

【答案】

(1)A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A项中第三人称限知叙事肇始于六朝志怪小说有误,原文是大量采用第三人称限知叙事始于六朝志,A项过于绝对。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B项是中国对叙事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和原文六朝志怪小说大量采用第三人称限知叙事,是对中国叙事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信息不对等,属于偷换概念。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D项,原文中说:从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历程来看,由子部小说而传奇小说而话本小说而章回小说,每一种小说文类都有其若干典型特征。很明显,子部小说和传奇小说、话本小说是不同的小说类别。因此,将传奇小说和话本小说的叙述特征说成是子部小说的文学特征是错误的。所以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2017届湖南衡阳八中高三实验班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俗与雅对举,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种审美形态。中国的戏曲早已被学界视为俗文学之一种。俗文学,包括的范围很广,差不多除诗与散文之外,凡重要的文体,像小说、戏曲、变文、弹词之类,都要归到俗文学的范围里去。

古典戏曲剧目中,有些确实出自士大夫之手,而且主要反映统治阶级思想、感情和趣味,最著者如明代礼部尚书丘潜的《伍伦全备记》等令人呕秽之作以及朱权、朱有燉等皇亲国戚宣扬神仙道化、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作品。但大量的剧目出自民间艺人或书会才人之手,尽管其中也可能有封建主义意识的渗透,但主要反映的是被压迫阶级的思想、感情和趣味。明清传奇、杂剧大多为文人所作,他们当中确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硕学名儒,作者虽然大多是文人士大夫,但他们当中的多数人仕途失意,与统治阶级和主流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有的甚至格格不入。这些人袭用民间所创造的文学艺术样式——戏曲来从事创作,本身就是对主流文化的反叛。他们的剧作虽然有雅化倾向,但其思想倾向和艺术旨趣与属于主流文化的正统诗文并不完全相同,而与民间文化仍然有着一些相通之处。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主要出自文人之手的明清传奇、杂剧同样被封建统治阶级和正统文人视为异端,明王朝命解缙等编辑的《永乐大典》本来收录有部分戏曲作品,可清王朝纂修的《四库全书》却将其统统拒之门外。

判定一种艺术样式是雅还是俗,既要看其作者身份,更要看多数作品的精神取向和艺术旨趣。古典戏曲热衷于以琐屑的市井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将贩夫走卒、贫寒书生、风尘妓女悲欢离合的日常生活搬上戏台,许多剧作堪称古代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即使是以历史为题材,描写英雄和国王,古典戏曲也多半摄取经过民间淘洗的历史演义和传说,少有雄浑冷峻的风云气,而多显家长里短的世俗趣。这与热衷于歌颂天神、国王、英雄的西方古典戏剧(主要是其中的大部分悲剧,西方古代喜剧大多表现小人物的世俗生活)有所不同。

戏曲的艺术形式也具有鲜明的民间性,通俗易懂是戏曲的重要品格,于浅处见才是戏曲作家追求的目标。多数古代剧作选择了一人一事一线到底的结构模式。而且,元杂剧和宋元南戏绝大多数剧作具有口语化特点;明清传奇和杂剧文人化色彩较浓,有些剧作追求文词的华美典雅,崇尚用典,但多数还是用白话写成的,即使是写文人生活,大多也是通俗的,这类作品中的少数唱词,不读书的妇人小儿虽然不能一望而知,但其大意主旨还是容易被普通老百姓所接受的。

(郑传寅《民俗与戏曲的俗文化品格》)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俗文学包括小说、戏曲、变文、弹词等重要文体,但诗歌与散文不属于俗文学。

B.古典戏曲剧目中,有的剧目出自士大夫之手,但大量的剧目还是出自民间艺人或书会才人之手。

C.古典戏曲剧目反映的是统治阶级思想、感情和趣味,也有宣扬神仙道化、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作品。

D.多数的古代剧作采用的是一人一事”“一线到底的结构模式,这也正是戏曲通俗易懂的一种艺术表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清时期那些仕途失意的文人士大夫,与统治阶级和主流文化之间有一定的矛盾,他们多数人借用戏曲这种民间文学艺术样式进行创作。

B.明清传奇、杂剧的作者多为文人,且多为硕学名儒,所以他们的剧作往往属于雅文学。

C.元杂剧和宋元南戏绝大多数剧作追求着于浅处见才的创作目标,在作品中具有口语化的特点。

D.古典戏曲中的许多剧作可以称得上古代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因为它们主要描写的是普通人等琐屑的日常生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要出自文人之手的明清传奇、杂剧出于对主流文化的反叛,思想倾向和艺术旨趣与民间文化有着一些相通之处,所以清朝纂修的《四库全书》没有收录它们。

B.判定一种艺术样式的雅俗,不能看作者身份,因为像仕途失意的文人士大夫也创作传奇、杂剧,而应该看作品的精神取向和艺术旨趣。

C.明清时期文人化色彩较为浓厚的传奇和杂剧,有的作品追求华美典雅的文词,崇尚用典,这种唱词对不读书的妇人小孩来说恐怕是难以一望而知的。

D.即使是以历史为题材去描写英雄和国王的中国古代戏曲,也会与描写天神、国王、英雄的西方古典戏剧中大部分的悲剧有所不同,更多地显现出家长里短的世俗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