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河北省燕郊距离北京市区35km,每天有30万居民白天到北京上班,夜晚回到燕郊,呈现“钟摆式”的移动.与上述现象形成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A. | 大气污染 | B. | 逆城市化 | C. | 产业转移 | D. | 房价差异 |
分析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包括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进入乡村的过程.
解答 解:根据题目,居民在城市上班,在郊区居住,形成钟摆式移动.主要因素是北京的房价太高,一般工薪层购不起房,在郊区购房更划算,D对.这种移动与大气污染无关,A错.逆城市化影响小,B错.仍在京上班,产业没有转移,C错.
故选:D.
点评 该题考察了城市化的过程与影响,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可用排除法作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此时可能是( )
A. | 1月1日 | B. | 2月1日 | C. | 7月1日 | D. | 12月1日 |
10.若图表示高纬度气压带、风带分布,箭头为大气环流,则乙处为( )
A. | 赤道低气压带 | B. | 副热带高气压带 | C. | 副极地低气压带 | D. | 极地高气压带 |
7.如图为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分布图.甲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乙为东北地区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对比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2)指出乙图中平原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自然条件并简述解决措施.
(3)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D(选择填空)
①地广人稀 ②水热资源丰富 ③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④劳动力充足 ⑤耕地面积广大
A.②④B.②③⑤C.②⑤D.①③⑤
(4)说出甲、乙两区域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对比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区域 | 粮食作物 | 经济作物 |
甲 | 水稻 | 油菜、棉花等 |
乙 | 春小麦、玉米 | 甜菜、大豆等 |
(3)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D(选择填空)
①地广人稀 ②水热资源丰富 ③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④劳动力充足 ⑤耕地面积广大
A.②④B.②③⑤C.②⑤D.①③⑤
(4)说出甲、乙两区域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14.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
①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该市的产业结构的调整 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①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该市的产业结构的调整 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 | ①② | B. | ①②④ | C. | ③④ | D. | ①②③④ |
14.如图能正确表示“菲特”的天气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15.岩石圈位于( )
A. | ①顶部 | B. | ②的全部 | C. | 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 D. | ③外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