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人类向宇宙空间发射的各种航天器;固然有十分重大的科研和应用价值,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太空垃圾.这些空间垃圾大约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而且体积越来越大.由于空间垃圾和航天器之间相对速度很大,一般为几千米每秒至几十千米每秒,因此,即使轻微的碰撞,也会造成航天器的重大损坏.面对这种情况,科学家们大声疾呼应“保持太空清洁!”
(1)人类向宇宙空间发射的各种航天器,具有哪些重大的科研和应用价值?
(2)太空垃圾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危害是什么?
(3)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减少“太空垃圾”?
分析 (1)从科研和应用两方面进行分析人类向宇宙空间发射的各种航天器的价值.
(2)从航天器、爆炸产生的碎片、航天员扔出飞船舱外的垃圾三方面进行分析宇宙垃圾的产生;从空间垃圾和航天器的碰撞谈危害.
(3)从太空垃圾产生的原因分析解决的措施.
解答 解:(1)使人类可以从太空观测、研究一些天体,及地球和宇宙空间;实现了在没有大气干扰的情况下,人对月球、大行星的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观测,以及对宇宙环境的直接探测,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人类关于太阳系和宇宙的知识;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促使人类从空间探索跨入空间开发利用的新时代;通过各种航天器,迅速、大量地收集地球的有关信息;人类实现了在卫星上进行各种实验,以及研究如何开始适应、研究、认识、开发和利用空间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2)产生:①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②因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的碎片;③航天员扔出飞船舱外的垃圾.危害:空间垃圾和航天器之间的相对速度很大,即使轻微的碰撞,也会造成航天器的损坏.
(3)①限制空间垃圾的产生;②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到其他轨道上去,以免同正常运行的卫星发生碰撞;③用航天飞机把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减少空间的大件垃圾.
故答案为:(1)使人类可以从太空观测、研究一些天体,及地球和宇宙空间;实现了在没有大气干扰的情况下,人对月球、大行星的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观测,以及对宇宙环境的直接探测,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人类关于太阳系和宇宙的知识;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促使人类从空间探索跨入空间开发利用的新时代;通过各种航天器,迅速、大量地收集地球的有关信息;人类实现了在卫星上进行各种实验,以及研究如何开始适应、研究、认识、开发和利用空间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2)产生:①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及其碎片;②航天员扔出飞船外的废弃物等;
危害:太空垃圾一旦与航天器碰撞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3)①限制太空垃圾的产生,并予以清除.②将停止工作的卫星送到其他轨道上去,以免同正常工作的卫星发生碰撞.③用航天飞机将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减少空间的大件垃圾.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类向宇宙空间发射的各种航天器的价值、太空垃圾的产生和危害以及减少“太空垃圾”的措施.
A. | 0°,30°E | B. | 0°,60°E | C. | 30°N,30°W | D. | 0°,120°E |
A. | 北部沿海地区浮冰较少 | B. | 阿尔卑斯山南坡雪线上升 | ||
C. | 甲地盛行西北风 | D. | 此时罗马气候温和多雨 |
A. | 雨季及时排水 | B. | 充分利用太阳能 | C. | 减弱噪音干扰 | D. | 降低光污染危害 |
A. | 用眼睛直接观察 | B. | 选择开阔地观察 | ||
C. | 天空多云时观察 | D. | 用双筒望远镜观察 |
A. | 1小时 | B. | 3小时 | C. | 5小时 | D. | 7小时 |
材料一:图1为俄罗斯东部地区矿产及森林分布图,图2为俄罗斯远东地区局部图(图1中小方框发大图)
材料二:图3为俄罗斯远东地区外贸出口结构图
材料三:下表为北亚三大河流年平均流量表(对应图中A、B、C三条河流)
河流 | 河口年平均流量(m3/s) | 各季径流占全年径流量(%) | |||
冬(12-2月) | 春(3-6月) | 夏(7-8月) | 秋(9-11月) | ||
鄂毕河 | 12700 | 8 | 36 | 37 | 19 |
叶尼塞河 | 19800 | 6 | 51 | 22 | 21 |
勒拿河 | 17000 | 3 | 37 | 34 | 26 |
A.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B.就业率低问题 C.移民迁出过多问题 D.人口负增长问题
(2)符拉迪沃斯托克当地时间比莫斯科时间早7小时,比国际标准时时间早10小时.当符拉迪沃斯托克时间为12:00时,北京时间为10:00.
(3)符拉迪沃斯托克滨海边疆1月份平均气温-27℃~12℃.分析其气温较低的原因.
(4)表中河流径流量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是春夏季径流量较大;秋冬季径流量较小,简述这些河流水量丰富但是水运不发达的原因.
(5)俄罗斯远东地区商品出口的结构特征是怎样的?分析这种结构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人口普查 | 大陆地区人口总数 | 10年增长率(‰) | 0-14岁(%) | 15-59岁(%) | 60岁及以上(%) | 受大学教育人数(每10万人) | 城市化水平(%) |
第五次(2000年) | 12.7亿 | 11.66 | 22.89 | 66.78 | 10.33 | 3600人 | 36.2 |
第六次(2010年) | 13.4亿 | 5.84 | 16.60 | 70.14 | 13.26 | 8900人 | 46.6 |
A. | 老龄化进程加快 | B. | 劳动力性别比例失调 | ||
C. | 人口素质提升明显 | D. | 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
A. | 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
B. | 中、美两国老龄化产生的原因相同 | |
C. | 相对于美国,我国老龄化水平还很低,老龄化的压力还不大 | |
D. | 我国“未富先老”,应提高青少年的比重,从而降低老年人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