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客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20世纪50年代,我国铁道部曾组织专家对兰渝铁路四川广元至重庆段进行勘察选线,但实际上仅勘察了广元到南部县段就因故停止,并取消了兰渝铁路的建设计划。下图为兰渝铁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兰渝铁路线修建的最大自然障碍是
A.地形起伏较大B.全线高温多雨
C.沿线河流纵横D.洪涝灾害频繁
【2】20世纪50年代铁道部取消兰渝铁路勘察和建设计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自然环境恶劣B.经济技术落后
C.城市密度较小D.区域落后闭塞
【3】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A.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
B.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
C.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
D.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林
【答案】
【1】A
【2】B
【3】C
【解析】
【1】读图可知,兰渝铁路线穿越黄土高原、秦岭、大巴山地及四川盆地等地形区,地势起伏较大,工程难度大,严重制约着铁路线的施工建设。故A正确;兰渝铁路线经过地区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气温年较差大,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故BD错误;沿线地区河流较少,C错误;沿线地区洪涝灾害少,D错误。
故选A。
【2】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需要有强有力的经济和技术作为后盾。20世纪50年代我国正处于建国初期,国家经济技术十分落后,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勘察和建设,故B正确;兰渝铁路沿线自然环境恶劣是次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经济技术水平落后,无法克服自然障碍,故A错误;从图中看,该沿线有城市分布,交通落后,因此从城市分布看,不是限制其建设的因素,C错误;区域落后闭塞是次要因素,D错误。
故选B。
【3】A、“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可以减少对城镇的噪声污染,与保护生态无关,故错误。
B、在铁路沿线应该设立生物通道,以便于动物迁徙和生活,故错误。
C、采用桥梁或隧道不仅让铁路线更加平稳,而且可以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故正确。
D、铁路北段原生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不适宜当地气候,故错误。
故选:C。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示意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年份 比重(%) 地区 | 2005年 | 2010年 |
东北地区 | 6.95 | 6.20 |
北部沿海 | 11.97 | 13.22 |
大西北地区 | 3.13 | 4.13 |
黄河中游地区 | 7.98 | 11.14 |
大西南地区 | 10.98 | 13.53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9.71 | 11.01 |
东部沿海地区 | 20.58 | 19.86 |
南部沿海地区 | 28.70 | 20.91 |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判断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的影响。
(3)说明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流动人口的特点,并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