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20世纪80年代,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步改变.如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广东北部山区和广东东部及西部等地,正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设立产业转移园区.如图1所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香港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北移,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产品的加工基地,香港担当研究开发和销售中心的角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
(2)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工业向广东省的北、东、西部转移,主要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ACD.
A.土地租金高 B.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C.劳动力价格高 D.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3)图2中阶段Ⅰ和阶段Ⅲ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B.
A.市场 技术、原料 B.原料 科技、市场
C.市场 原料、劳动力 D.原料 动力、市场
(3)产业转移对广东北、东、西部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有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分析 产业转移:
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产业转移的目的:企业生产追求更高的利润. (2)其他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解答 解:(1)读图可知,20世纪80年代,香港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北移,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产品的加工基地,香港担当研究开发和销售中心的角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
(2)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工业向广东省的北、东、西部转移,主要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租金高、劳动力价格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故选:ACD.
(3)读图可知,图2中阶段Ⅰ和阶段Ⅲ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原料;科技、市场.
(4)产业转移对广东北、东、西部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有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
故答案为:(1)劳动密集;加工.
(2)ACD.
(3)B.
(4)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其带来的影响、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灾害性天气成因是( )
A. | 气旋 | B. | 反气旋 | C. | 锋面气旋 | D. | 冷锋 |
19.表中X的数值可能是( )
A. | -4 | B. | 0 | C. | 5 | D. | 12 |
11.图1为某地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按所示变化持续下去,有可能出现( )
A. | 人口素质下降 | B. | 就业压力加大 | C. | 人口老龄化 | D. | 劳动力成本下降 |
18.右图中曲线能反映左图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8.在法老拉姆西斯二世登基日那一天,阿布辛拜尔神庙这一天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
A. | 昼大于夜 | B. | 昼夜等长 | C. | 昼小于夜 | D. | 出现极夜 |
15.a是二分二至中的( )
A. | 春分 | B. | 夏至 | C. | 秋分 | D. | 冬至 |
12.浙江省种植荔枝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
A. | 热量不足 | B. | 土壤贫瘠 | C. | 劳动力缺乏 | D. | 降水稀少 |
4.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 )
A. | abe | B. | bcd | C. | ade | D. | c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