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下面材料和3幅图回答问题。
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自 2011 年 11 月 3 日从天津(A)正式出发, 11 月 29 日抵达中山站,并于 2012 年 4 月 8 日完成考察任务返回上海港,历时164天,航程3万余海里。图甲是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码头(B)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乙是航行路线,图丙是地球公转二分二至示意图。
(1)考察队出发时,A此时的气候特点是______。B处此时的气候特点是___。
(2)考察船出发途经②附近时,航行速度变_____,原因是___。
(3)从出发到抵达中山站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公转轨道A、B、C、D四段中的___(填字母),此期间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
(4)当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__。
【答案】寒冷干燥 炎热干燥 慢 逆流航行 D 变快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解析】
本题通过雪龙号科考路线和沿线部分地区的气候,考查区域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成因、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等相关知识。
(1)考察队出发时为2011 年 11 月 3 日,正值北半球冬季,A为天津,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B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北半球冬季时当地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候炎热干燥。
(2)②附近存在西澳大利亚寒流,流向自南向北,考察船航向与洋流流向相反,航行速度会变慢。
(3)考察船11月3日出发,11月29日抵达中山站,这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地球位于北半球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即图中D段;地球公转逐渐靠近1月初近日点,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4)乙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