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野柳地质公园,是台湾著名景点。由于海水侵蚀、风力侵蚀及地壳运动等作用,造就了蕈状岩、蜂窝岩等绵延罗列的奇特景观。蕈状岩是因岩层受海水数十万年的浸蚀,砂岩中质地酥软的岩石慢慢被海水侵蚀消失了,而坚硬的结核慢慢露出水面,再经风吹、日硒、雨淋、海浪的吹打,最终形成的状如蘑菇的石头。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蕈状岩形成过程为
A. 砂岩风化一外力侵蚀一地壳抬升一海浪侵蚀
B. 砂岩形成一海水侵蚀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
C. 砂岩风化一地壳下沉一海面下降一外力侵蚀
D. 砂岩形成一外力侵蚀一地壳下降一海浪侵蚀
【2】下列关于蜂窝岩、蕈状岩的成因分析最恰当的是
A. 外力侵蚀强度的差异B. 岩石硬度的差异
C. 地壳运动幅度的差异D. 侵蚀时间的差异
【答案】
【1】B
【2】B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本题以蕈状岩、蜂窝岩形成过程为例,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由材料可知,蕈状岩是由海里先形成的沉积岩首先经过海水侵蚀蚀作用;其次由于地壳抬升露出水面;再经风吹、日硒、雨淋、海浪等外力作用下形成,故选B。
【2】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程度。由材料可知在漫长的海水浸蚀作用及风吹、日硒、雨淋、海浪等外力作用过程中,由于砂岩的坚硬程度的差异,砂岩中质地酥软的岩石慢慢被海水侵蚀消,而坚硬的结核最终留下形成蜂窝岩、蕈状岩,B正确;而同一个地区外力侵蚀强度的差异、地壳运动幅度的差异及侵蚀时间的差异基本是相同的,A、C、D错,故选B。
主要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流水作用
地区 | 特点 | 典型地貌 | 示意图 |
河流 上游 | 地形陡、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 | 峡谷、瀑布等流水侵蚀地貌 | |
河流中 下游 | 地形平坦、流速减慢,以堆积作用为主 | 河漫滩、三角洲等流水堆积地貌 |
(2)风力作用
地区 | 特点 | 典型地貌 | 示意图 |
风的源地附近 | 风力强,以侵蚀作用为主 |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 | |
离风源较远地区 | 风力减弱,以堆积作用为主 | 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风力堆积地貌 |
(3)河流堆积地貌
类型 | 在流域中的空间位置 | 形成 |
洪积——冲积平原 | 发育于山前 | 山区河流流出谷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泥沙逐渐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
河漫滩 平原 |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
三角洲 平原 |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和海滨地区 | 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