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日期为________

(2)乙地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3)此日甲、乙、丙三地昼长由长到短排序为________

(4)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是_______。(单项选择)

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 C.丙地最大 D.三地相同

(5)此时,甲地时间为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

(6)此时丙地日出时间约为________

(7)计算甲、乙两地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为甲________,乙________

【答案】180°,23°26′S 12月22日 150°E,23°26′N 甲<丙<乙 A 12点 8点 7:00 6.5° 43°

【解析】

本题以光照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

1)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该图为北半球俯视图。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00,图中180°经线平分昼弧,地方时为12:00,故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S180°)。12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

2)读图可知:乙地位于北回归线(23°26N);由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乙地位于180°以西,与180°相差30°,因此经度为150°E。故乙地地理坐标为(23°26N150°E)。

3)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昼短夜长;昼短夜长时,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图中纬度甲>丙>乙,因此昼长甲<<乙。

4)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三地中,甲纬度最高,乙纬度最低,因此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甲最大,乙地最小,丙居中。故A正确。

5)甲地所在经线将昼弧等分,为正午,地方时为12:00。图中甲所在经线为180°,比北京时间(120°E)早4小时,“早加晚减”,故北京时间为8:00

6)由图中信息可计算,丙地昼长为10小时(2*2.5*2),因此丙地日出时刻为:12:00-10/2=7:00

7)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为:H=90°-|φ-δ|。其中φ为地理纬度,δ为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φ与δ在同一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δ取正值,反之取负值。图中甲、乙的地理纬度分别为60°N23°26N,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代入公式后可求得正午太阳高度甲为6.5°,乙为43°。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