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的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据表分析,回答题。
|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正午太阳高度 |
两分日 | 6:40 | 18:40 | 50° |
夏至日 | 5:10 | 20:10 | 73°26´ |
冬至日 | X | Y | 26°34´ |
A.8:00、17:00 | B.8:10、17:10 |
C.8:20、17:00 | D.7:50、17:10 |
A.100°E 、50°N | B.110°E、40°N |
C.125°E、40°N | D.130°E、50°N |
【小题1】B
【小题2】B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同一地方,夏至日的昼长应与冬至日的夜长相等,则利用该地区夏至日的日出之间和日落时间计算,昼长为15小时,夜长为9小时,即冬至日,当地的昼长为9小时,且利用春秋分的日出、日落时间可判断当地的正午应为北京时间的12:40分,故可计算其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的8:10,日落时间为17:10。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40,反映当地时间较北京时间晚40分钟,即当地位于120°E的西侧10°,即当地经度为110°E。根据春秋分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0°,结合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纬度差即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距离计算,当地纬度为40°N。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应用、时间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掌握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昼长和夜长的关系;②能日出日落时间判断正午时间;③掌握地方时的计算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据表分析
回答。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正午太阳高度 | |
二分日 | 6:40 | 18:40 | 50° |
夏至日 | 5:10 | 20:10 | 73°26ˊ |
冬至日 | X | Y | 26°34ˊ |
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分析回答: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正午太阳高度 | |
春分秋分日 | 6:40 | 18:40 | 50° |
夏至日 | 5:15 | 20:05 | 73°26′ |
冬至日 | X | Y | 26°34′ |
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的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据表分析,回答题。
|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正午太阳高度 |
两分日 |
6:40 |
18:40 |
50° |
夏至日 |
5:10 |
20:10 |
73°26´ |
冬至日 |
X |
Y |
26°34´ |
1.图中X、Y的时间可能为
A.8:00、17:00 B.8:10、17:10
C.8:20、17:00 D.7:50、17:10
2.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100°E 、50°N B.110°E、40°N
C.125°E、40°N D.130°E、50°N
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表中X、Y的时间最可能为
|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正午太阳高度 |
甲日 |
6:40 |
18:40 |
50° |
乙日 |
5:15 |
20:05 |
73.5° |
丙日 |
X |
Y |
26.5° |
A.8:10、17:10 B.8:05、17:15
C.7:25、16:35 D.8:15、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