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关于两地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A. | M在P东南方向 | B. | M在P西北方向 | C. | M在P东北方向 | D. | M在P西南方向 |
分析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最大.
解答 解:6月,北半球是夏半年,日出在6点前,昼长大于12小时.南半球是冬半年,日出在6点之后,昼长小于12小时.读图分析,可以判断M位于北半球,P位于南半球.根据图中时间分析,当M正午时,北京时间12点,P地正午时,北京时间14点,相邻两地东边的时间早,所以P在M西边.根据纬度看,P在M南面,所以P在M的西南方向,M在P的东北方向.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昼长的纬度分布和方向的判断,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关于印度农作物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水稻分布在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区 | |
B. | 棉花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 | |
C. | 黄麻分布在恒河中上游 | |
D. | 茶叶分布在东北部 |
10.可能使浮油“侵入”大西洋,漂向欧洲沿海的洋流是( )
A. | 墨西哥湾暖流 | B. | 加利福尼亚寒流 | C. | 阿拉斯加暖流 | D. | 北大西洋暖流 |
7.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天气晴朗 | B. | 可能带来寒潮天气 | ||
C. | 出现连续性降水 | D. | 一定会带来降水 |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岩层年代不同
②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
③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下降运动
④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伴随着图中褶皱的产生.
①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岩层年代不同
②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
③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下降运动
④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伴随着图中褶皱的产生.
A. | ①② | B. | ③④ | C. | ①④ | D. | ②③ |
4.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因特网上搜集到的两则信息,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东北曾是世界著名的商品大豆产区,是我国主要食用油的来源.自加入WTO后,某年江苏某榨油厂即进口美国大豆1396万吨,约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大豆产量,同年东北大豆却有七成积压在农村.
资料二:东北和美国进口大豆的产销成本调查
其中X为美国每吨大豆的加工成本.
(1)某年江苏某榨油厂“舍近求远”从美国进口大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你分析造成东北大豆与美国大豆生产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3)该学习小组要将研究成果“东北大豆的出路”呈报给政府供决策参考.如果你是小组成员,你会提出哪些建议?
资料一:东北曾是世界著名的商品大豆产区,是我国主要食用油的来源.自加入WTO后,某年江苏某榨油厂即进口美国大豆1396万吨,约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大豆产量,同年东北大豆却有七成积压在农村.
资料二:东北和美国进口大豆的产销成本调查
东北大豆 | 美国大豆 | |
生产成本(元/千克) | 1.6 | 0.8 |
运输(元/千克) | 0.045 | 0.04 |
出油率(%) | 17 | 20 |
加工成本(元/吨) | 10+X | X |
(1)某年江苏某榨油厂“舍近求远”从美国进口大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你分析造成东北大豆与美国大豆生产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3)该学习小组要将研究成果“东北大豆的出路”呈报给政府供决策参考.如果你是小组成员,你会提出哪些建议?
11.引起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 市场需求 | B. | 技术条件 | C. | 劳动力价格 | D. | 国家政策 |
13.使空气中CO.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 植物的光合作用 | B. | 燃烧化石燃料 | ||
C. | 动植物的遗体分解 | D. |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