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图中甲图为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乙图为经纬网图. 据图完成下列要求.(1)甲图为北半球二分二至节气中的冬至;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90°E).A地的地方时是6时.
(2)在甲图中,此刻,B点可以观测到日落现象(日出或日落);此时,B点昼长是6小时.
(3)甲图中A、B、C三地,昼由短到长的排列是BCA,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是ACB.
(4)甲图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状况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減. 该日后一周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逐渐加快.
(5)请依据甲图提供的信息,在乙图中绘出晨线或昏线及太阳光线,并利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
分析 (1)根据极圈内昼夜长短分布判断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
(2)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为昏线;昼长根据昼弧长短进行判断.
(3)昼夜长短根据纬度分布进行判断;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4)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纬度分别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大、远日点最小.
(5)甲图中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冬至日;90°E为太阳直射经线.
解答 解:(1)读图,甲图中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90°E为太阳直射经线;A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
(2)读图,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B点是由白天进入黑夜,为昏线;B点所在纬度昼弧为2格,每格3小时,昼长为6小时.
(3)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甲图中A、B、C三地,昼由短到长的排列是BCA;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是ACB.
(4)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该日后一周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逐渐加快.
(5)
故答案为:(1)冬至;(23°26'S,90°E);6时.
(2)日落;6小时.
(3)BCA;ACB.
(4)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減;逐渐加快.
(5)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运动的地理意义,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3.这句话涉及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
①径流 ②蒸发 ③降水 ④水汽输送.
①径流 ②蒸发 ③降水 ④水汽输送.
A. | ②③④ | B. | ①③④ | C. | ①②④ | D. | ①②③ |
14.下面能正确表示P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是( )
A. | B. | C. | D. |
11.影响红叶观赏指数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降水 | B. | 地形 | C. | 风 | D. | 气温 |
18.下列有关地形与城市聚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世界上的城市都分布在平原地区 | |
B. | 世界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 | |
C. | 在热带地区,城市大多分布在低地上 | |
D. | 山区城市一般都位于山腰地带 |
8.表示沉积岩形成的箭头是( )
A. | ①④ | B. | ②④ | C. | ①③ | D. | ②③ |
15.形成图1中景观的外力作用是( )
A. | 风化作用 | B. | 风力作用 | C. | 侵蚀作用 | D. | 搬运作用 |
12.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
A. | 北京 | B. | 上海 | C. | 广州 | D. | 沈阳 |
6.引起北京市郊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 兴建水库 | B. | 过度抽取地下水 | ||
C. | 风力侵蚀 | D. | 高大建筑群成片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