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欧洲白鹳为大型、长距离迁徙性鸟类,以软体动物、昆虫等为食,通常在河流、湖泊、沼泽附近的稀疏树木上筑巢。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荷兰(图中④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下图为欧洲白鹳初春迁徙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欧洲白鹳
A.飞离①地时,当地正值多雨季节
B.从①飞行到②过程中地表植被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C.由②飞至③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D.回迁过程中③地昼长先变短后变长
【2】关于白鹳迁徙途径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7月雨热同期,盛产柑橘
B.②地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多发地震
C.③地位于低纬地区,热量充足
D.④地地势低平,多沼泽湿地
【3】20世纪90年代前,荷兰使用风车“抽水造陆”大力发展高产农业。荷兰
A.主要发展的农业生产类型为畜牧业
B.使用风车抽水是因为其受西北季风控制时间长
C.发展高产农业的优势是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D.抽水造陆导致沼泽湿地减少,欧洲白鹳栖息地减少
【答案】
【1】C
【2】D
【3】D
【解析】
本题组以欧洲白鹳初春迁徙路线示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气压带和风带、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区域地理特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
【1】由材料知,飞离①地时是春季(3—5月),当地是南半球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6—8月,A错误;从①飞行到②过程中地表植被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B错误;由②飞至③是春季(3—5月),飞行路线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北半球中纬西风风向一致,C正确;回迁过程中,时间是从春季往夏季走,随着直射点北移,③地昼长逐渐变长,D错误。故选C。
【2】①地为地中海气候区,7月雨热不同期,A错误;②地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多发地震,B错误;③地位于40°N,中纬地区,春季气候温和,C错误;④地在欧洲西部的荷兰,地势低平,多沼泽湿地,D正确。故选D。
【3】荷兰主要发展的农业生产类型是乳畜业,A错误;使用风车抽水是因为其受中纬西风控制时间长,B错误;荷兰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农业人口少,农业劳动力不丰富也不廉价,发展高产农业的优势是科技水平高,C错误;抽水造陆导致沼泽湿地减少,欧洲白鹳栖息地减少,D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