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华北平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采地下水,破坏了地下水的平衡。下表为华北平原某些城市采用地下水数量统计。读表,完成下题。

(1)

根据表中的数据显示,上述地区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

A.

土壤盐渍化

B.

海水入侵

C.

出现地下漏斗区

D.

水循环遭到破坏

(2)

该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表水污染严重 ②径流量小 ③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④径流含沙量大

[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为防止表中所示生态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建立高耗水项目管制制度 ②合理开采,做到采补平衡 ③规划地下水禁采区 ④跨流域调水

[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

河流水体污染分为点源污染(工矿企业和城市污水排入河流)和面源污染(农药、化肥等流入河流)。下列行为对控制面源污染有积极作用的是

①规范排污许可证制度 ②畜禽粪便资源化 ③养殖废水达标排放 ④控制氮肥、磷肥使用量

[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C;2.C;3.D;4.B;
解析:

(1)

从表中可看出,实际开采模数远大于补给模数,中心水位埋深值较大,必出现地下水漏斗区。

(2)

华北平原径流量小,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水资源缺乏,易造成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3)

为防止地下水漏斗区的进一步扩大,一方面要限制开采,另一方面要采取回灌补救措施。

(4)

要注意区分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并对各选项进行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5年10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颁布命令,决定当年在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减免田赋并实行二五减租……结果“田赋虽免,租之减否,无人过问,蒙其利者徒有地主”。据官方对9个省的调查,有8个省基本未实行,如湖南“实行减租者殆无一人,即该省关于推行减租办法尚未拟订,致全省农民期望政府施行保障佃农减低租额甚为迫切”。……

    (1947年)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有各根据地代表参加的全国土地会议,讨论土改的政策方法等问题……在进行土改较早、较彻底的山东,据渤海地区对人均占有三地情况的调查,土改前贫雇农1.5亩,富农9亩,地主24亩,土改后贫雇农3.88亩,富农3.9亩,地主2.8亩……据统计,内战期间山东根据地共有96万人参军,此外还有民兵71万人,前后动员民工担任运输等任务者超过1000万人。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

   (1)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农村政策都进行了调整。据材料一指出国共两党各自制定的基本土地政策及其施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共双方产生的不同影响。

 材料二  1956年实现农业集体化以来,到1978年的20多年中,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始终在300公斤上下徘徊。1984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近400公斤,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三卷)

   (2)结合人民公社体制的主要弊端,分析材料二所说“人均粮食产量始终在300公斤上下徘徊”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粮食生产实现重大突破的转机是什么?

    材料三

      (3)据图1分析我国粮食消费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4)切实保护耕地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据图2分析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趋势及原因。

   (5)珠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原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近年来在全国的地位明显下降,试分析原因。

材料四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有关数据表

   (6)据此,有同学得出结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的地位逐步下降”。请你结合图表信息,运用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加以评析。

   材料五  几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农产品价格偏低等因素的影响,粮食求大于供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2007年粮食价格比上年上涨6.3%。同年12月,国际大米、大豆、玉米、小麦等价格分别比同期上涨83.7%、74.0%、12.7%、13.3%,几乎所有国家都难逃这一轮粮食涨价风潮,居高不下的粮价甚至成为威胁发展中国家稳定的因素,有些国家采取提高税收的政策限制粮食出口。

   (7)从经济学的角度谈谈,面对这种局势,我国应如何提高应对能力?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