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观可能有( )
A. “塞外江南”→“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层层梯田层层绿”
B. “碧海蓝天”→“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滚滚”
C. “林海雪原”→“滚滚麦浪”→“椰风海韵”
D. “三江并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东方不夜城”
【2】该游客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化,体现了( )
A. 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
B.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 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垂直分异规律
D.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该游客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变化,主要是( )
A. 人工改造自然的结果 B. 水分差异形成的结果
C. 自然灾害影响的结果 D. 热量差异造成的结果
【答案】
【1】B
【2】D
【3】B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1】注意方向:从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故与大连相符合的景观:“碧海蓝天”;沿途经过内蒙古高原即见到草原景观:“风吹草地见牛羊”;到达新疆,干旱地区:“黄沙滚滚”。故选B项。
【2】自然景观呈东西方向,有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反映了由沿海到内陆因水分条件的递减,而引起的自然景观变化。D项符合。
【3】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是因为水分条件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而形成的。
【题目】二战以来,全球已出现三次产业转移,目前第四次产业转移正在进行中,制造业全球布局具有寻“成本洼地”而生的特点。下表结合就业人均GDP、少儿人口总数,同时考虑运输成本、政治风险,综合得分等因素,对9个国家进行了数据统计,旨在寻找第四轮产业转移浪潮中的“新大陆”。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 | 就业人均GDP排名 | 少儿人口总数排名 | 海岸线长度排名 | 物流效率排名 | 腐败感知指数排名 | 综合得分 |
印度尼西亚 | 4 | 2 | 1 | 4 | 3 | 16 |
菲律宾 | 3 | 6 | 2 | 7 | 7 | 25 |
甲 | 9 | 3 | 3 | 1 | 1 | 17 |
墨西哥 | 7 | 5 | 4 | 5 | 6 | 27 |
乙 | 5 | 4 | 5 | 8 | 4 | 26 |
土耳其 | 8 | 8 | 6 | 2 | 2 | 26 |
丙 | 2 | 1 | 7 | 6 | 3 | 19 |
阿根廷 | 6 | 9 | 8 | 9 | 8 | 30 |
越南 | 1 | 7 | 9 | 3 | 9 | 29 |
【1】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国家可能是( )
A. 中国、巴西、俄罗斯
B. 巴西、俄罗斯、中国
C. 美国、巴西、印度
D. 印度、巴西、美国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以向丙国转移
B. 产业转移可能由发展中国家转回发达国家
C. 腐败感知指数会影响产业转移的内部交易成本
D. 乙国存在逆城市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