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马铃薯耐旱、耐寒、耐贫瘠,营养丰富,被称为“地下苹果”和“第二面包”。马铃薯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多种行业被广泛应用。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农业人口29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0%以上。“高山之民,尤赖马铃薯为生活,万历前惟种高山,近则高下俱种”,如今榆林依靠马铃薯等特色农业的发展使800里沙漠成为陕西省“第二粮仓”,全市农业也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下图是榆林地区区位示意图。

(1)简述榆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

(2)下图示意榆林地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采用的“膜下滴灌”生产方式,顾名思义,是在膜下应用滴灌技术。试分析这种生产方式的好处。

【答案】(1)榆林地区位于中纬度;陕西省的最北部,深居内陆;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位于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等。

(2)覆盖薄膜提高了土壤的温度,改善了马铃薯根部的热量条件;减少了风力对土壤的侵蚀;减少蒸发,抑制土壤盐碱化;节省灌溉用水,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增加光合作用,使马铃薯增产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以及农业区位条件的改造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迁移应用。

1)地理位置特征可从海陆位置、经纬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进行描述。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榆林地区位于中纬度;根据材料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榆林地处陕西省的最北部,深居内陆,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同时,位于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靠近400㎜等降水量线),也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等。

2)该题需要注意“膜下滴灌”既要考虑到“膜”,也要考虑到“滴灌”,并要结合榆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分析作答。首先,覆盖薄膜阻隔了土壤与大气的热量交换,太阳辐射可通过薄膜,但地面辐射通过薄膜的能力较弱,所以提高了土壤的温度,改善了马铃薯根部的热量条件;其次,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榆林地区风沙活动较为频繁,覆盖薄膜减少了风力对土壤的侵蚀,从而保证了土壤肥力;再次,该地区气候偏干旱,太阳辐射较强,覆盖薄膜可以减少土壤水份蒸发,从而抑制土壤盐碱化,并且,采用“滴灌”技术可以节省灌溉用水,从而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最后,由于薄膜(白色薄膜)能够反射部分太阳光,使植株的光合作用增强,从而使马铃薯增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