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地形区来说,甲图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位于____________平原,简述该区北部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措施。
(2)将下列代号填入乙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年降水量大
d-年降水量小且不稳定
(3)图中①地和②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两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②地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4)为防治土地退化,我国政府实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根据上述材料,结合甲、乙两幅图,简述退耕还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案】(1)东北 问题:水土流失。措施:要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对农民进行必要的科普培训,正确处理好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一方面修建梯田,另一方面在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大力进行退耕还林还草,禁止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继续完善“三北”防护林体系;增加农田基本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对黑土地的养护和监控;合理解决人地矛盾,认真贯彻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同时加快小城镇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土地压力。
(2)a b d c(自左向右、从上到下)
(3)①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的破坏;原因是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②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原因是牧区生产力低,不合理放牧(超载、过载等),滥垦草原,使草场破坏严重。措施: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
(4)有利于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增加收入;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协调人地关系,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解析】
考查区域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治理水土流失及荒漠化问题的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
(1)读甲图可知,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该地区北部有大片黑土分布,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解决水土流失的措施要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入手,还要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控制人口增长方面着手。
(2)由乙图中“起主要作用的外力”“干旱与大风季节同步”等信息,确定上面最左边空白框中应填a,最右边空白框中应填b。结合甲图中①②两地的地理位置可知,①地距海较近,降水较多;②地距海较远,降水较少。由此确定下面两空白框,左边填d,右边填c。
(3)①地位于湿润的森林山区,大面积破坏森林,如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会造成水土流失;②地位于半干旱草原区,过度放牧和滥垦草原,会产生荒漠化问题。解决②地的荒漠化问题,可从产生的原因(过度放牧和滥垦草原)分析。
(4)注意审题,是分析我国政府实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该政策对农村经济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