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北京大学地理系的同学们,利用暑假期间到全国各地进行野外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省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学生甲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____图。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活动所到地区海拔最高的一个。”学生乙绘制的是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侵蚀作用是________。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________图和________图是学生丙绘制的。A图的名称是________。
(4)D图主要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答案】(1)B
(2)C冰川侵蚀作用
(3)A和E A是风蚀蘑菇
(4)流水沉积
【解析】试题分析:
(1)五幅景观图依次是风蚀蘑菇(风蚀地貌)、海蚀柱等(海水侵蚀地貌)、刃脊等(冰川侵蚀地貌)、三角洲(流水堆积地貌)、沙丘(风积地貌)。“海南的三亚”是关键信息,这里靠海,海水侵蚀地貌最常见。故选B。
(2)“最高海拔”是关键信息,海拔高,多冰川地貌,从五幅图中判断应为C。
(3)“暑假”和“冒着高达40 ℃的高温”是关键信息,说明这里是炎热的内陆沙漠地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最常见。
(4)D为三角洲,主要是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外力作用 | 形成的地貌形态 | 分布地区 | |||
风化作用 |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 |||
| 风力侵蚀 |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 ||
流水侵蚀 | 侵蚀 |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 ||
溶蚀 |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云南石林、瑶琳仙境) | |||
冰川侵蚀 |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 |||
沉积作用 | 冰川沉积 |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 ||
流水沉积 |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 ||
风力沉积 |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