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中国古代星宿

当远古的人们第一次仰望星空时,就对这个世界的存在发出了疑问。渐渐的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对星空的认识。如今的我们似乎很习惯用西方的星座解读生活,却忽略了我们中华自己的智慧,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我们头顶的星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

我们中国古代的对星空的认识是在天上重新塑造了一个社会,地面上所有的东西能都在天上对应的找到,那里有皇帝,有皇后,有军队,还有房屋、马车……,在天上形成了一个与地面上类似的人间体系。由于种类繁多,所以中国的古代星宿比较复杂,零乱。但它是对纷扰世界的反映。

古人通常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星官中,三垣二十八宿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样把所有的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里,这不仅方便观测和测量这些恒星并且古人还有更重要的用途。中国古代天文最重要的特点是经世致用,就是每一种星宿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通过对星空的观测,我们发展出了精确的历法。还有占星术,它专以战争胜负、年承丰歉、王朝盛衰、帝王安危等军国大事为占测对象,在古代拥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和文化功能,并且由于与皇权的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政治运作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大体上我们把星空划分成了三垣四象三垣是北天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一大片星区,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分别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而四象是黄道以及黄道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宿体系,分别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而进一步把每一象在划分成七宿,于是又形成了二十八星宿。

此外,古代的占星家为了用天象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分别将天上的星星与地面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为分野,具体就是将某个星宿作为某个州的分野,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翼轸就是说江西的南昌地处翼轸的分野之内。

在中国传统上,北极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例如公元前1097年周公时代称北极星微帝等。这是由于它看起来在天空中固定不动,被众星拥护,故被视为群星之主。《论语·为政》记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而北斗七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由于它醒目的形状和它重要的位置,所以它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及其重要,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勺子悬挂在北方的天空。随着历史的发展,北斗七星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成了掌管人们生死的星宿,在道教中,北斗七星被称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星宫,根据人的出生时刻,人的生命可以被七个星君分管。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主管星。

7.下列关于星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星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的祖先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B由于强调星空和人间的对应,中国古代的星宿划分比较复杂。

C三垣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星区,在二十八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D星宿的划分方便对星空的观测,对制定精确的历法有很大意义。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各个民族都有对星空不同的认识,今天我们似乎很熟悉西方星座,却忽略了中国古代对星空更为深刻的思考。

B把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每一种划分方法都有重要的用途,这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经世致用的特点。

C中国古代的占星术的占测对象都是军国大事,并且与皇权关系密切,对政治、军事活动能有很大的影响。

D古代的占星家将星宿和国州对应,认为通过对天上的星星的观测,能预测出它所对应的地面区域吉凶祸福。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象”是将黄道及其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空,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划分星宿体系。

B北极星因为在天空中特殊的位置,往往被古人视作统治者的象征,地位自然非比寻常。

C北斗七星像一个巨大勺子的形状十分醒目,地位十分重要,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

D道教将北斗七星称为七元解厄星君,认为是掌管生死的星宿,所以其地位越来越高。

【答案】

【1】C

【2】A

【3】D

【解析】

【1】解答此题,需先将文本中关于星宿的论述文字筛选出来,同各选项表述对照。题中,C项说法错误在于:三垣并不在二十八宿之内。

【2】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照,以发现异同。题中,A项关于中国古代对星空更为深刻的思考的表述错误。

【3】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照,以发现异同。题中,D项表述错误在于:强加因果。原文是北斗七星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成了掌管人们生死的星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Do American children still learn handwriting in school? In the age of the keyboard, some people seem to think handwriting lessons are on the way out. 90% of teachers say they are required to teach handwriting. But studies have yet to answer the question of how well they are teaching it. One studypublished this year found that about three out of every four teachers say they are not prepared to teach handwriting. Some teachers are teaching handwriting by providing instruction for 10 to 15 minutes a day,and then other teachers who basically teach it for 60to 70 minutes a day which really is pretty much for handwriting.

Many adults remember learning that way by copying letters over and over again. Today's thinking is that short periods of practice are better. Many experts also think handwriting should not be taught by itself. Instead, they say it should be used as a way to get students to express ideas. After allthat is why we write.

Handwriting involves two skills. One is legibility, which means forming the letters so they can be read. The other is fluency writing without having to think about it. Fluency continues to develop up until high school.

But not everyone masters these skills.Teachers commonly report that about one fourth of their kids have poor handwriting.Some people might think handwriting is not important any more because of computers and voice recognition programs.

But Steve Graham at Vanderbilt says word processing is rarely done in elementary school, especially in the early years. American children traditionally first learn to print, and then to write in cursive,which connects the letters. But guess what we learned from a spokeswoman for the College Board,which administers the SAT college admission test. More than 75 percent of students choose to print their essay on the test rather than write in cursive.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WRONG for traditional handwriting in the USA?

A. The students are taught by practicing a long period.

B. The letters are repeated many times.

C. Handwriting includes two skills.

D. To write in cursive is taught first.

2 The underlined word “legibility” in Paragraph 3 means __________

A. easy to read

B. complex

C. unexpected

D. unreadable

3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is __________.

A. How to improve handwriting in school

B. Right or wrong the death of handwriting

C. Handwriting involves two skills

D. Handwriting lessons are on the way out

4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whether still to learn handwriting in school is __________.

A. negative

B. objective

C. critical

D. optimistic

【题目】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宇宙是唯一的吗?

吴炎

上世纪70年代,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假设,即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许多宇宙之一,它们都有着各自的物理学定律和错综复杂的结构,生命就在其中一切条件都恰好适宜的宇宙中出现。到了80年代,现代宇宙学中的某些理论则证明,这样的平行宇宙的确可能存在。近年来,英国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个宇宙在我们的宇宙中遗留的痕迹,他们认为有可能证明了多元宇宙的存在。

宇宙膨胀产生更多宇宙?

科学家通过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辐射证实,宇宙曾经历过一个转瞬即逝的超高速扩张阶段,科学家将这个阶段称为暴涨宇宙模型。简单地说,就是宇宙在极其短的时刻(远小于1秒),将其体积瞬间扩大,就像吹气球一样。而如果膨胀的速率稍微改变一点儿,那我们的宇宙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因此,许多科学家开始怀疑暴涨宇宙模型。他们提出,我们现在观测到的宇宙空间,更贴切的说法是类似一个泡沫,在宇宙之外还存在无数个泡沫,也就是说,存在无数个宇宙。所有的宇宙有着同样的或者说类似的机制进行各种限制,每个宇宙都经历了一次大爆炸,他们都是在大爆炸中诞生,并且存在着相同的物理定律。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宇宙都能存活下来,只要将大爆炸的参数进行细微的调整,各种宇宙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了。

多元宇宙论的观点

支持宇宙永恒膨胀论的科学家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只是一个更大宇宙中的其中之一,不管是我们的宇宙还是其他的宇宙都处于不停地膨胀当中,同时之间也有更多宇宙产生,此论点也被称为多元宇宙论。其他宇宙的特性与我们存在差异,但与我们所处的宇宙共存。虽然宇宙膨胀说仍然没有切实的理论模型,但理论表明,的确可以有若干宇宙以不同的速率同时膨胀。在这个更为广大的多元宇宙中,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极渺小的一个单元罢了。其他的宇宙中可能无法产生银河系、恒星、行星和生命,甚至根本无法产生物质。然而我们所认为的必备条件也许并不唯一,同时修改若干常量或定律,组合得出的物理学定律体系与我们的条件大相径庭,但却可能营造同样宜于生存的和谐世界,甚至可以有生命在其中诞生。

另一个宇宙被发现的证据

不久前,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称已经发现了宇宙大爆炸之前还存在另一个宇宙的证据。他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中,发现了神秘的同心圆现象,可以认为宇宙诞生之前还有宇宙,并且提供了在前一个宇宙中所发生事件的痕迹。根据他的研究报告称,一共发现了12个同心圆辐射印迹,其中有5个圆具有特别的意义,分别对应着宇宙演化历史上5次大规模的事件。出现星系团附近的神秘圆环的变化幅度在背景辐射上看却显得非常低。因此研究人员似乎开始抛弃暴涨宇宙模型,暴涨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中,并在将来会继续膨胀直到一个临界点,这种宇宙模型不仅有开端,也有结束。

这一发现并非是对大爆炸理论的否定,相反,它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大爆炸可能发生过很多次。科学家们解释说我们生活于一个循环的宇宙中——当我们的宇宙终结,标志着一个世代的结束。但是它会立即引发一次大爆炸,从而产生一个新的世代,也就是一个新的宇宙,这样永恒循环。两位著名宇宙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的保罗斯泰恩哈特和牛津大学的尼尔图洛克曾出版图书表示:无论是时间还是宇宙都没有开始或者结束。宇宙进化过程是循环往复的,大爆炸每一万亿年发生一次,每一次都伴随着新物质和新辐射的产生,并形成新的星系、恒星、行星以及生命。我们不过是最近一次循环的组成部分。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除我们的宇宙之外的宇宙都有着各自的物理学定律和错综复杂的结构,生命就在其中一切条件都恰好适宜的宇宙中出现。

B科学家通过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辐射证实,宇宙曾经历过一个在极其短的时间(远小于1秒)内其体积瞬间扩大的阶段。

C多元宇宙论指的是我们所在的宇宙包含着众多的宇宙,所有的宇宙都处于不停膨胀当中,同时之间也有更多宇宙产生。

D罗杰彭斯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中,发现了宇宙大爆炸之前还存在着另一个宇宙的证据,这一发现是对大爆炸理论的否定。

E有科学家认为宇宙进化过程是循环往复的,一个时代结束后,就会立即引发一次大爆炸,从而产生一个新的时代,也就是一个新的宇宙。

2文章标题宇宙是唯一的吗?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据文意,你认为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是否可以证明多元宇宙的存在?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春秋战国是一个动乱时期,所谓春秋无义战就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本质。但是从另一角度看,正是由于那时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所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才得以出现。稍懂一点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时候,作为知识分子的阶层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场合比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游说来谋求改变自己的地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这样便在一方面充分地挖掘出他们自己的智慧,另一方面纷乱的世界日益呈现出其不合理性,礼崩乐坏,旧的秩序破坏了,新秩序尚未建立,又使社会呈现出许多荒废的现象。而知识分子对宇宙和人生则有一种比较稳定的看法,诚如孟子所云: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上》)正是由于阶层有他们的恒心,亦即有自己比较固定的思想信念,具备了超过一般人的智慧,所以他们能对纷繁不合理的世界持批判的态度。一方面不满意现实,一方面面对现实又无可奈何。所以他们往往以游戏的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乖舛、丑拙、鄙劣当作一种有趣的东西加以嘲弄乃至欣赏,用来撕破笼罩在各种人物关系上的假面具,使其露出滑稽可笑的真面目,幽默于是就这样产生了。

此外,先秦各国宫廷里还活跃着另外一种人物——优。这一点同英法古代宫廷的情景差不多。《左传》《国语》《战国策》诸书里都提到过的存在,《史记》更是堂而皇之地列了《滑稽列传》,为优伶作传。汉初以优俳身份侧身朝廷的,有东方朔、枚皋等人。这种人物往往也能在政治舞台上扮演幽默的角色。先秦时期,各国国君是主人,臣下百姓是奴仆,给皇帝提意见称为,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但是倡优可以是例外,他们能以戏谑的态度,用常人所不敢的滑稽、幽默的语言和动作逗国君或皇帝高兴,甚至与国君开玩笑,顺便进行讽谏,这便是所谓的谲谏。著名的优孟以及汉代的东方朔都玩过这一类花样,他们的一些故事早已成为中国人所熟悉的典故了。

总起来说,先秦至两汉的幽默最常见的是讽谏、滑稽一类事件,而最善于创造这类幽默的有两种人:一是具有高度文化修养和智慧的诸子和游说的谋士;二是那些善于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滑稽多智的”“。正是这两类人在先秦、秦汉宫廷中上演了一幕幕幽默的滑稽剧。这些宫廷滑稽剧让人们笑了两千余年,至今仍未完全失去魅力,仍然可以使人再笑若干年代。

(节选自赵志伟《幽默的中国人》)

【1】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阶层的行为的介绍,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阶层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和场合比较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B.春秋战国时期阶层以较固定的思想信念对纷繁不合理的世界持批判的态度。

C.春秋战国时期阶层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不满意可是他们又无可奈何。

D.春秋战国时期阶层以游戏的态度来赞赏那些有趣的或是丑恶的人事和物态。

【2】下列对谲谏有关内容的阐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谲谏是用滑稽、幽默的语言和动作与国君开玩笑,逗国君高兴,顺便进行讽谏。

B.谲谏源于汉初,代表人物东方朔、枚皋等人以优俳身份在朝廷中扮演幽默的角色。

C.谲谏是没有任何危险的,以戏谑的态度给国君或皇帝提意见,他们会愉快地接受。

D.谲谏的故事连篇累牍,先秦著名的优孟以及汉代的东方朔是古代家喻户晓的笑星。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是一个动乱的时期,可以产生幽默,可见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条件下是不容易产生幽默的。

B.戏谑的态度,幽默的语言和动作,是优俳与君王打交道的手段,破坏旧秩序,建立新秩序才是目的。

C.《左传》《国语》《战国策》诸书里都写过,说明在政治舞台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D.先秦两汉的诸子、谋士以及”“创造的以讽谏、滑稽为主的幽默,至今还有一定的魅力。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