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甘肃陇山以东的黄土高原地形相对完整,以拥有面积广大的塬、梁而著称,其中庆阳市的董志塬是我国面积最大、土层最厚的大塬。据史料记载,董志塬唐代时南北长110km,东西平均宽32km,而现在南北长大致如故,东西平均宽仅18km,最窄处只有50m。图为董志塬地形与古城分布图(局部)。在这片大塬上有诸多中华文明的原初记忆:周祖遗陵、正宁黄帝冢、庆城药王洞、宁县义渠戎国都城……结合现代考古,很多学者认为建立周王朝的周人始祖就是在这里发展壮大起来的农耕部族。以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远古时期的黄土土质疏松、分布均匀、土层深厚,具备土壤的腐殖质层,是一种优质农业资源。

(1)推测远古时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非常微弱的原因。

(2)分析远古时期黄土的典型特征为当时人们发展农业生产提供的便利条件。

(3)据图描述,随时间推移,黄土高原地区聚落分布特征的变化及原因。

(4)简析黄土地貌对当地现代交通联系的影响。

【答案】(1)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覆盖率高;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强。

(2)土质疏松更便于耕作(农具不发达的早期人类耕作);分布均匀,耕作面积大,利于农业活动展开进行;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利于长期耕作,实现定居。

(3)古时,聚落主要分布在黄土塬上,沿陆上主要交通线分布,因为塬上土层深厚、土地宽阔平坦,农业发展条件优越;后来随人口增加,聚落更为密集,粮食需求加大,开发加剧,导致黄土塬被流水进一步侵蚀,塬面变小。当前聚落在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川地、河谷分布。

(4)单个黄土塬面上地形平坦,城镇间彼此联系方便,对交通限制比较小;黄土塬面与黄土川之间地形陡峭,对交通限制较大,线路较远,建设成本较高;地形破碎,聚落彼此间距大(隔着黄土梁、峁),联系不便。

【解析】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变迁,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阅读和提取信息能力,难度较大。

(1)远古时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非常微弱的原因主要有: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覆盖率高,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水土流失微弱。

(2)根据材料可知,远古时期的黄土土质疏松、分布均匀、土层深厚,具备土壤的腐殖质层。疏松的土质,透气性好,便于耕作;分布均匀,有利于大面积种植农作物;土层深厚,有腐殖质,有利于提高农业产量。

(3)从图上可知,古时,聚落主要分布在黄土塬上,沿主要的交通线分布。原因是黄土塬上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地平坦开阔,便于耕种,收成好,农业条件优越;后来人口增多,开垦增多,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黄土塬面积减少,当前,聚落主要分布在河川谷地。

(4)黄土塬地表面积大,地形平坦,交通联系方便;黄土塬面与黄土川之间的河川谷地,地形破碎,沟壑纵横,交通建设难度大,聚落之间距离远,联系不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