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北省涉县王金庄地处太行山区,是缺土少水的石灰岩山区,“山高坡陡、石厚土薄、十年九旱”。数百年间,当地人创造出了独特的石堰梯田形式(图甲)。石堰梯田具有很强的蓄水保土能力,主要种植谷子、花椒、玉米、大豆、小麦等耐旱作物,采用间作、套作、轮作、混作等种植模式,形成了高效山地雨养农业生产方式。“没修梯田,先建庵子”,当地村民就地取石,不用泥灰,在梯田中建起了许多石头庵子(图乙)。以王金庄为核心的涉县旱作梯田系统2019年被列入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下表为不同年份涉县旱作梯田核心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

(1)阐述王金庄石堰梯田对自然条件的改造作用。

(2)分析王金庄村落建在山下谷地中的原因。

(3)简析石庵的主要功能。

(4)描述涉县旱作梯田核心区用地类型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

【答案】(1)变山坡为梯田,改造了地形,使局部平坦;加厚了土壤层,利于农业生产;调节了水的时空分配,降低了坡面雨流流速,减少了地面径流,增加了土壤层中的水分等。

(2)气候较干旱,水资源不足,山谷中可汇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水资源较充足;地形平坦开阔,土层厚,耕地集中,便于耕作;利于房屋的修建和聚群:利于交通线路的修建,交通较为便捷等。(任三点)

(3)梯田距离较远,田间劳动时间长,提供休息、进餐场所、是躲避风雨、看护庄稼的场所等。

(4)变化:草地大幅减少,林地大幅増加;梯田系统明显下降,建筑用地增加等。

原因:从政策调整、劳动力变化、人口增长、自然灾害等角度思考,如退耕还林、村落人口増加、农业青年劳动力流失、洪涝灾害损毁等。

【解析】

本题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一一河北省涉县旱作梯田系统为情境内容,以简洁的文字和新颖的图示为呈现方式,突出考查学生获取文字、图像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地理内容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感悟人地协调观,渗透美丽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事件。

(1)王金庄石堰梯田对自然条件的改造作用要结合当地的具体自然条件如该区地处太行山区、属于缺土少水的石灰岩山区等,修建梯田可以改造地形、减缓坡面径流流速,减少了地面径流,增加土壤水分,石堰梯田改造了不利的农业条件,蓄水保墒,有利于发展雨养农业,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土地资源短缺的差异性问题。

(2)本题考查村落聚落的布局。梯田地区多由于地形因素导致耕地不足,村落的布局也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但不同地区要考虑聚落选址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村落建于平坦山谷,适于农耕,对外联系比较便利,是村落发展的一般规律。据此结合当地实际分析可知,该地气候较干旱,山谷中水资源较充足;山谷地平土厚,耕地集中,有利于耕作业发展;对聚落建设及交通发展都较为有利等。

(3)本题考查农业设施的建设作用。村民一般有两个家,一个是村里的石头房子,一个就是梯田里的石庵子。“没修梯田,先建庵子”是因为梯田生产的田间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建设简易场所可供短时停留、休憩进食补充体力等,且材料近便易得,石庵也可以看做是躲避风雨、看护庄稼的场所等。

(4)本题考査对表格数据的理解、概括和成因分析。区域发展往往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得出,根据表格可知其变化表现为草地大幅减少,梯田系统明显下降;林地大幅増加,建筑用地增加等。该种变化主要与政策、劳动力、自然灾害等有关,如林地增加应该是退耕还林所致;建设用地增加与村落人口増加等有关,可以结合表格数据变化具体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