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1)~(3)题。
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 )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解析:
【小题1】修建水库一方面导致土壤水增多,给植被生长提供更多水分,植被覆盖率增加,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加强,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导致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
【小题2】图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小题3】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可以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大坝修建之后,径流趋缓,携带的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有减少的趋势。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完成11~12题。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
强沙尘暴发生次数 | 5 | 8 | 13 | 14 | 23 |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 1560 | 2100 | 2460 |
1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现象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1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发生次数增加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当地应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资源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适度调整产业结构,减轻生态环境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的经济活动,以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
2008年世界石油价格总体趋势不断攀升,各地“油荒”大有蔓延之势。对社会许多领域造成了严重影响。下表反映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强度对比情况(能源强度: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电力强度: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据此回答14~16题:
人均能耗(吨油当量) | 能源强度(吨油当量/1 000美元) | 电力强度(千瓦时/美元) | |
美国 | 8.96 | 0.27 | 0.36 |
英国 | 4.24 | 0.18 | 0.24 |
法国 | 4.37 | 0.17 | 0.27 |
德国 | 4.29 | 0.16 | 0.23 |
意大利 | 3.50 | 0.17 | 0.23 |
日本 | 4.31 | 0.13 | 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