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图中,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A. | 2070千米 | B. | 2270千米 | C. | 2570千米 | D. | 2670千米 |
分析 经线上,纬度差1°对应的地面上的弧长都相等,大约是111 km;赤道上,经度差1°对应的地面上的弧长大约是111 km;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而缩短;在纬线上(假设其纬度为α),经度差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 km
解答 解:读图可知,中山站的纬度约为70°S,南极点的纬度为90°S,两点相差20°,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2270千米.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经纬网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3.骆驼刺对环境的适应,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 整体性 | B. | 差异性 | C. | 有限性 | D. | 脆弱性 |
10.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气候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①位于40°N-60°N的大陆东岸 | |
B. | ②位于10°N-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 |
C. | ③位于35°N-50°N的大陆东岸 | |
D. | ④位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
17.根据图中所标“泰山站”的位置(东经76°58′,南纬73°51′),“泰山站”位于“长城站”的( )方:
A. | 西南 | B. | 西北 | C. | 东南 | D. | 东北 |
7.摄影师拍摄“星星的轨迹”时面向( )
A. | 东 | B. | 西 | C. | 北 | D. | 南 |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PQ间的实际距离约为30km | B. | 该地位于南半球,PQ线为晨线 | ||
C. | 该地位于北半球,PQ线为昏线 | D. | 图中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 |
11.读世界略图,回答有关问题.
(1)比较②④两地气候.
(2)造成①地和③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3)②地常年盛行西南风,该地的盛行风D(填字母).
A.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 B.由副极地低气压带吹向副热带高气压带
C.由副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D.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4)④地被称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其形成原因为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虽然位于回归线上,但是④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形成季风环流.该地雨热同期,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所以有利于发展水稻种植业..
(1)比较②④两地气候.
②地 | ④地 | |
气候类型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特点 | 全年温和多雨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分布规律 | 分布在40°-60°大陆的西岸 | 分布在25°-35°大陆的东岸 |
(3)②地常年盛行西南风,该地的盛行风D(填字母).
A.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 B.由副极地低气压带吹向副热带高气压带
C.由副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D.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4)④地被称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其形成原因为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虽然位于回归线上,但是④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形成季风环流.该地雨热同期,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所以有利于发展水稻种植业..
8.思考并完成下表环境问题的填空,将合适的选项对应的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
(1)自然原因:太阳活动
(2)自然原因:气候的变化
(3)人为原因:冰箱、空调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4)人为原因: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毁林
(5)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6)加强国际合作,减少氟氯烃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7)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植被和农作物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8)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
(9)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上升膨胀;极地冰雪融化,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0)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采用新能源,保护热带雨林,加强国际合作.
大气环境问题 | 产生的原因 | 后果 | 解决措施 |
全球变暖 | 自然原因:气候的变化;人为原因: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毁林 | 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上升膨胀;极地冰雪融化,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采用新能源,保护热带雨林,加强国际合作. |
臭氧层空洞 |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人为原因:冰箱、空调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 加强国际合作,减少氟氯烃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
酸雨 | 人为原因:排放酸性气体 自然原因:我国南方土壤呈现酸性,南方多山地丘陵, 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 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植被和农作物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 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 |
(2)自然原因:气候的变化
(3)人为原因:冰箱、空调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4)人为原因: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毁林
(5)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6)加强国际合作,减少氟氯烃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7)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植被和农作物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8)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
(9)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上升膨胀;极地冰雪融化,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0)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采用新能源,保护热带雨林,加强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