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D 湖泊(图 a)的湖面海拔约 3800 米,降水资料如图 b 所示.D 湖沿岸地区地形 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 c),以 及人工运河和水塘.(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
(2)归纳 D 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3)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 D 湖沿岸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的作用.
分析 (1)从纬度、海拔高低和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该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2)降水特征从季节变化、季节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
(3)结合气候资料分析该地区的气象灾害;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交错分布可以调节径流和气温.
解答 解:(1)从图中该地所处纬度来看,该地处于低纬度地区,气温年变化较小,但因为该地海拔高,所以年平均气温较低;因为该地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增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降温快,所以日变化大.
(2)根据降水资料图可以看出,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少.
(3)因为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所以易发生水旱灾害,夏季降水多,易发生洪涝灾害,其他季节易发生旱灾.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交错分布,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
故答案为:
(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日变化(日较差)较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 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 0°C 及以下).
(2)年降水量约 600(580~620 之间皆可)毫米,集中于夏半年(1-3 月或12 月至次年 3 月)或冬半年降水少.
(3)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因此,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交错分布,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以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气候、气象灾害等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A. | 制作GPS接收机 | B. | 分析交通状况 | C. | 生成电子地图 | D. | 计算三维坐标 |
A. | 白湖为内流湖,流量的变化受气温的影响大 | |
B. | 与④河相比,③河流量季节变化小 | |
C. | A处与B处之间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完全可以通视 | |
D. | 引起湖水呈现白色的主要地质作用为流水的侵蚀、搬运及冰川的搬运作用 |
A. | 地质不稳 | B. | 港口封冻 | C. | 海潮变化 | D. | 泥沙淤积 |
A. | 增加产品库存量 | B. | 销售单纯依靠微商 | ||
C. | 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度提高 | D. | 对交通运输的依赖性降低 |
A. |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 B. | 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适中 | ||
C. |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 D. | 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
A. | 人口出生率上升 | B. | 养老保障负担加重 | ||
C. | 工业化水平降低 | D. | 企业“用工荒”加剧 |
A. | 东经10°各地处于夜 | B. | 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 | ||
C. |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 D. | 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