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是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状况和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

材料二:安徽省第六次(2010年)与第五次(2000年)人口普查对比表格
年份常住人口(万)户籍人口(万)0~14岁
(%)
15~64岁
(%)
65岁及其以上(%)城镇人口(万)
20105950.16862.017.9871.8410.182559.1
20005986.06245.325.5267.037.451664.7
(1)根据材料一,说明安徽省地形分布特征;说明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状况和人口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
(2)根据材料二,说明安徽省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以及作出此判断的依据.说明安徽省人口问题的成因以及分析的依据.
(3)图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级市是哪一个?为什么?
(4)安徽省具有靠近“长三角”的地域优势.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发挥这一优势?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专题:
分析:(1)根据图中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分布进行分析判断.
(2)根据材料中安徽省第六次(2010年)与第五次(2000年)人口普查信息判断安徽省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及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根据图中非农业人口的比重判断城市化水平并结合材料分析其形成原因.
(4)安徽与长三角地区可实行优势互补来促进其城市化、工业化,从区域的开放性特征进行分析评价.
解答: 解:(1)读图,可以看出人口构成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两种,并且从图中也可直接读出大部分地级市人口构成以农业人口为主,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南非农业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半.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南等地级市多沿河分布,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地级市分布在南部山区、西部以及中部地区.
(2)从材料二中可以读出65岁及其以上人口比重为10.18%,已出现人口老龄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2010年与2000年相比,常住人口减少,户籍人口增加,所以可判断出有大量的人口迁出;0-14岁所占的比重有所减少,即出生率降低,主要是由于计划生育影响;65岁及其以上的比重增加,主要是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平均寿命有所延长.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铜陵的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重最高,所以其城市化水平最高.主要是由于铜陵周围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位于长江沿岸,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发展第二、三产业,从而导致非农业人口比重较大.
(4)安徽与长三角地区可实行优势互补来促进其城市化、工业化.安徽可为长三角地区提供劳动力、农产品、矿产资源等;长三角地区可作为安徽农产品的主销地,安徽也可完善基础设施,来作为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此外安徽还可引进长三角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故答案为:(1)地形分布:南部和西南部为山区,中部和北部为平原        人口构成:大部分地级市人口构成以农业人口为主,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南非农业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半.    人口构成空间分布: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级市(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南)多沿河分布,农业人口为主的地级市分布在南部山区、西部以及中部地区.
(2)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        判断依据:65岁及其以上人口比重大于7%      成因:劳务输出(人口迁移);人口寿命延长;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出生率下降;少年儿童比重下降     分析依据:前者的依据为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后者的依据为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
(3)铜陵      铜陵周围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增加了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位于长江沿岸,地理位置优越,吸引人口从事第三产业;非农业人口比重大;第二、三产业比重大.
(4)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打造品牌,将长三角作为主销地;完善基础设施,加大交通建设力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为长三角提供资源和能源;引进长三角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向长三角地区输出劳务.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掌握人口构成状况和人口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口问题的成因以及分析的依据、城市化水平、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等相关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