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河龙区间是指黄河河口至龙门河段的流域范围,是黄河流域的重要产沙区,河龙区间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流长725km,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达11万km2。地处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变化于300~800mm之阃,主要集中在7~8月,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遏制水土流失该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建设活动,期间修筑大量淤地坝和大面积梯田,截至2011年底共修建大型淤地坝3786座;从2000年开始植被覆盖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截至2017年河龙区间植被覆盖率达68%.图中a为河龙区间地形图,b为河龙区间1952~2017年逐年累积降雨量和累积输沙量变化,c为河龙区间大型淤地坝数 量随时间的变化及大型坝分布现状。

(1)分析河龙区间成为黄河流域重要产沙区的主要自然原因。

(2)说明1952~2017年黄河年输沙量的变化过程。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植被恢复后河龙区间河流年径流量的变化。

(4)分析河龙区间修建大型淤地坝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效益。

【答案】(1)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势起伏大,坡面径流流速快;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对地表冲刷严重;气候干旱,降水变率大,植被发育差,保持水土能力弱;干流长,支流多,流域面积大,产沙能力强。(任答4点)

(2)1952~1979年,治理强度低,年输沙量较大;1980~1999年,受淤地坝及梯田等工程措施影响,年输沙量减小;2000年以来,受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综合影响,年输沙量进一步减小。

(3)植被恢复后,下渗能力增强,地下径流增加;植被蒸腾作用增强,蒸发量变大,降水较多转化为地下径流和大气水汽,河流年径流量减小。

(4)随着大型淤地坝数量增多,流域调蓄能力增强,减轻旱涝灾害;拦蓄泥沙径流能力增强,减轻水土流失,改造沟谷地形;形成优质坝田,增加耕地面积,利于坡地退耕和植被恢复;表土淤积的坝田土壤肥沃,减少化肥使用,减轻环境污染;调节局地小气候,温差减小,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提升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任答3点)

【解析】

(1)从材料中可看出当地流经黄土高原,结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土壤、气候)地形、植被等)进行分析。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土壤易溶于水;地势起伏大,坡面径流流速快;夏季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对地表冲刷严重;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变率大;地表发育差,植被发育差,保持水土能力弱;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干流长,支流多,流域面积大,产沙能力强。

(2)结合材料“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遏制水土流失该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建设活动,期间修筑大量淤地坝和大面积梯田”,从图中可看出1952~1979年年输沙量较大,原因是治理强度低;结合图片资料可看出1980~1999年,受淤地坝及梯田等工程措施影响,年输沙量减小;结合材料“从2000年开始植被覆盖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截至2017年河龙区间植被覆盖率达68%.”可分析出由于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2000年以来,受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综合影响,年输沙量进一步减小。

(3)植被在水循环中的作用主要从植被的蒸腾和下渗能力方面体现。植被恢复后,下渗能力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植被蒸腾作用增强,蒸发量变大,降水较降水落到地面,转化为地下径流和大气水汽,河流年径流量减小。

(4)打坝淤地其方法就是在水土流失地区的各级沟道中打坝拦截汛期洪水,既能保持水土,又能淤地造田。随着大型淤地坝数量增多,减轻了流入河流的泥沙,流域调蓄能力增强,减轻旱涝灾害;拦蓄泥沙径流能力增强,减轻水土流失,改造沟谷地形,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调节局地小气候,温差减小,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提升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护当地生物多样性。拦截地表流失的表土,堆积形成优质坝田,增加耕地面积,表土淤积的坝田土壤肥沃,减少化肥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