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子》:一同天下;《孟子》:(天下)定于一;《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一匡天下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思想家言论中天下的含义及其共同主张,并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中的含义,并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结果与影响。

【答案】(1)含义:周王朝统治区域。共同主张:都主张统一。社会原因:春秋战国持续的战乱,人心思定,渴望统一。

(2)含义:政治统一,思想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果与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确立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但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创建太学,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儒学地位的上升,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解析】本题以大一统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分析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1)第一小问,天下的含义应注意与当今天下的区别,不要混为一谈,应从这些思想家所处的时代分析。第二小问,其主张应从材料中都有的字入手进行归纳、概括其共同的主张即可。第三小问,原因要结合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动荡的背景分析。

(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信息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及汉代独尊儒术的影响进行归纳、概括。第二问从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太学创立、儒学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等方面作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力,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摘编自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编自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摘编自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摘编自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上的重大发展。分析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

(4)依据孙中山的上述讲话,谈谈你能感受到的孙中山的革命精神。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