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材料一 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
B. 甲地人均耕地多,夏季雨热同期,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C. 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充足
D. 丙地光、热、水充足,土地集中连片
【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 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 B. 河网密布,交通不便
C. 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3】东北平原耕作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特点是
A. 水稻:只分布在五常地区 B. 春小麦:由南向北减少
C. 大豆:由南向北减少 D. 玉米:由南向北减少
【答案】
【1】 B
【2】 D
【3】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知识迁移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我国粮食生产基地的分布,农业生产条件分析以及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分析,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并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解答问题。
【1】甲地纬度位置较高,光热相对不足,但可以满足一年一熟的需求,甲地优势为人均耕地多,夏季雨热同期;乙地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丙地人口稠密,地块狭小,生产规模小,土地的集中性不足;三地的光、热、水差异明显,据此分析选B。
【2】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与其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有关,这应从耕地面积减少和农业结构调整分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由于城市使得耕地减少,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了农业结构调整,更多的土地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据此选D。
【3】东北地区玉米分布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据此分析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