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图2-36是“某地区1980~2005年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2-36
(1)25年间该地区(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 000万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2)25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
A.大幅度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1)B (2)C
城市化有三个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第(1)题,通过读图可以得出,2005年和1980年的乡村人口分别为2 000万和1 000万,总人口数分别为3 000万和1 500万,通过计算就能得到城市人口分别为1 000万和500万,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
第(2)题,通过前面计算得到的数据,求出2005年和1980年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从这一点上来说,城市化水平没有变化。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图6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表2是图6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2
年份 | 粮食总产量(亿吨) | 粮食播种面积(亿公顷) | 粮食单产(吨/公顷) | ||||||
全国 | A、B、C三省 | 东北三省 | 全国 | A、B、C三省 | 东北三省 | 全国 | A、B、C三省 | 东北三省 | |
1985 | 3.79 | 0.76 | 0.36 | 1.09 | 0.17 | 0.13 | 3.48 | 4.47 | 2.77 |
2005 | 4.84 | 0.81 | 0.74 | 1.04 | 0.15 | 0.16 | 4.65 | 5.40 | 4.63 |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大气状况。(6分)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何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3分)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6分)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读下列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
材料二 下表是上图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
年份 | |||||||||
粮食总产量(亿吨) | 粮食播种面积(亿公顷) | 粮食单产(吨/公顷) | |||||||
全国 | A、B、C 三省 | 东北 三省 | 全国 | A、B、C 三省 | 东北 三省 | 全国 | A、B、C 三省 | 东北 三省 | |
1985 | 3.79 | 0.76 | 0.36 | 1.09 | 0.17 | 0.13 | 3.84 | 4.47 | 2.77 |
2005 | 4.84 | 0.81 | 0.74 | 1.04 | 0.15 | 0.16 | 4.65 | 5.40 | 4.63 |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什么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
(28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表格是图中A、B、C 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
粮食总产量(亿吨) |
粮食播种面积(亿公倾) |
粮食单产(吨/公倾) |
||||||
全国 |
A、B、C 三省 |
东北 三省 |
全国 |
A、B、C 三省 |
东北 三省 |
全国 |
A、B、C 三省 |
东北 三省 |
|
1985 |
3.79 |
0.76 |
0.36 |
1.09 |
0.17 |
0.13 |
3.48 |
4.48 |
2.77 |
2005 |
4.84 |
0.81 |
0.74 |
1.04 |
0.15 |
0.16 |
4.65 |
5.40 |
4.63 |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是 ,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是 。(6分)
(2)材料中全国粮食总产量如何变化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如何变化 ,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6分)
(3)AC两省属于泛珠三角区域,试分析广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两省城镇化发展的?(6分)
(4)针对图中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指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提出该问题治理的对策。(10分)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读下列图表,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
材料二 下表是上图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
年份 |
|
|
|
|
|
|
|
|
|
粮食总产量(亿吨) |
粮食播种面积(亿公顷) |
粮食单产(吨/公顷) |
|
|
|
|
|
|
|
全国 |
A、B、C 三省 |
东北 三省 |
全国 |
A、B、C 三省 |
东北 三省 |
全国 |
A、B、C 三省 |
东北 三省 |
|
1985 |
3.79 |
0.76 |
0.36 |
1.09 |
0.17 |
0.13 |
3.84 |
4.47 |
2.77 |
2005 |
4.84 |
0.81 |
0.74 |
1.04 |
0.15 |
0.16 |
4.65 |
5.40 |
4.63 |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2分)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什么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2分)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