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暸望》杂志报道称:“自2000年以来,世界上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1200多千米的黄河中游,已然一河清水;直到开封以下,黄河才显浅黄色。这意味着,连同基本是清水的上游,在非汛期,黄河80%以上的河段是清的。”

材料二:如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示意图,如表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不同年份输沙量比较(资料来源于《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第10期)。

注:上游(源头至头道拐站附近),中游(头道拐站至小浪底站附近),下游(小浪底站至入海口)

材料三: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不同年份输沙量比较表(单位:亿吨)

(1)自然地理环境地带性规律呈现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自然景观呈现由森林到荒漠的变化)和垂直地带性(热量、水分随高度而变化)。图中从黄河入海口往西北方向所呈现的地带性规律,并说出依据。

(2)依据材料二,简述黄河输沙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点。

(3)写出黄河泥沙主要来源的河段,并简述原因。

(4)简述黄河变清后对黄河三角洲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依据:往西北方向,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变少,自然带由森林带向草原带、荒漠带过渡。

(2)从空间来看,黄河的输沙量从上游到入海口呈“小-大-小”的分布特点,时间变化特点来看,1989-2015年黄河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3)中游河段;自然原因:黄土的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高原地表破碎,坡度较大;植被稀少。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破坏地表植被等。

(4)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遭海水侵蚀加剧;黄河三角洲土地盐碱化程度加剧;生物种群数量减少。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变化产生的影响。此题解答要通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来分析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分析河流含沙量降低对河口地区的自然要素的影响。

本题以黄河为背景,考查有关河流流域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知识和原理,并迁移应用到具体题目中。

(1)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要根据材料中的地区地理位置差别、植被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抓住图中的水文站的位置、输沙量随时间的变化等归纳出空间变化特点和时间变化特点。

(3)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要有对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的分析,人为原因主要是通过破坏自然要素来加重水土流失。

(4)本题考查黄河变清后对黄河三角洲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黄河变清使含沙量降低,泥沙沉积减少,三角洲面积遭受海水侵蚀加大,面积减小,土地盐碱化加剧。

(1)从黄河入海口往西北方向,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变少,自然带由森林带向草原带、荒漠带过渡,因此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读图可知,从空间来看,黄河的输沙量从上游到入海口呈“小-大-小”的分布特点,时间变化特点来看,1989-2015年黄河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中游主要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黄土的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从气候来看,这里降水集中,多暴雨,并且黄土高原地表破碎,坡度较大;植被稀少,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破坏植被,导致黄河的含沙量较大。

(4)黄河三角洲的泥沙主要是黄河流水携带至三角洲沉积形成,黄河含沙量降低,则三角洲面积遭受海水侵蚀加大,面积减小,土地盐碱化加剧,生态环境改变导致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