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逃离北上广”成为近几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新趋势,“逃离人群”多以迁入周边潜力城市为主,也出现了“北雁南飞”的趋势。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人口“逃离北上广”,主要因为“北上广”
A. 人口规模大B. 环境质量差
C. 生活成本高D. 就业机会少
【2】“逃离人群”呈现“北雁南飞”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南方
A. 就业环境好B. 教育水平高
C. 气候较温暖D. 土地资源多
【3】“逃离人群”的迁入,对潜力城市的主要影响是
①缓解环境压力
②人口性别结构趋于合理
③促进文化交流
④优化产业结构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答案】
【1】C
【2】A
【3】C
【解析】
1.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北上广为我国城市中经济最为发达的典型代表,生活水平和成本高,使很多外来人口不适应。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其中经济因素是现代社会最为重要人们考虑最多的因素。
3.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人口迁入会增加城市的环境压力,导致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难等问题。另一方面为迁入地带来大量劳动力和人才,拉动消费,优化产业结构等。
【1】人口规模大与人口逃离“北上广”无直接联系,A错误;
人口“逃离北上广”主要原因不是环境质量差,B错误;
“北上广”为一线城市,高物价、高生活成本是人口逃离的主要原因,C正确;
“北上广”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D错误。
故选C
【2】“逃离北上广”的人口以迁入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为主。出现“北雁南飞”趋势,说明南方比北方潜力城市多、就业环境好。故A正确。
我国南方教育水平相对于北方无明显优势,B错误;
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气候较温暖不是“北雁南飞”的主要原因,C错误;
“北雁南飞”与土地资源多少无直接关系,D错误。
故选A
【3】“逃离人群”迁入潜力城市.可以带来先进的文化、技术和管理经验。能促进其文化交流、使其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故③④正确;
“逃离人群”的迁入潜力城市,会加剧当地的环境压力,①错误;
目前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男多女少,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判断“逃离人群”男女性别比例,②错误。
故选C
本题难度适中,结合我国目前出现的“北雁南飞”现象考查人口迁移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其中经济因素往往是主导因素。
【题目】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局部地区出现了城市人口收缩现象,为此,有学者将城市划分为持续增长、转型增长、潜在收缩、显著收缩等类型。下表中,甲、乙、丙、丁是四个不同类型的城市,每框的三位数字,依次代表城市的经济总量指数、人口数量指数和用地面积指数;各指数均采用1-5的等级,数字越大,在全国的相对地位越高。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甲 | 乙 | 丙 | 丁 | |
1980年 | 221 | 433 | 344 | 435 |
2016年 | 544 | 333 | 434 | 324 |
【1】成功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转型增长城市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2】下列关于四座城市的分析比较,正确的是
A. 甲: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B. 乙:对外来人口的引力增大
C. 丙:城市化水平显著下降D. 丁:厂矿资产闲置现象突出
【题目】 杭州市常住人口在2010年末达870万,到2018年末增加至980.6万。下表为2011-2018年杭州人口净增长数量(Q)简表。
完成下列各题。
年份/年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Q/万人 | 3.76 | 6.4 | 4.2 | 4.8 | 12.6 | 17 | 28 | 33.8 |
【1】从2010年至今,杭州市常住人口数量变化( )
A. 逼近了人口容量的警戒线B. 加剧了当地城市化发展压力
C. 延缓了当地人口老龄化程度D. 引发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
【2】杭州净增人口在2015年后发生明显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 经济B. 人才政策C. 开放二孩政策D. 文化教育
【题目】读我国陆地领土四端的经纬度位置表,完成下面小题。
四端点 | ①端点 | ②端点 | ③端点 | ④端点 |
经纬度 位置 | 4°N,112°E 附近 | 49°N,135°E 附近 | 53°N,123°E 附近 | 40°N,73°E 附近 |
【1】今天正午,四端点中人影最长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关于四个端点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端点所在省区都有全国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B.④端点所在省区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C.①端点所在省区有全国最大的岛屿
D.②端点所在省区有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3】某飞机在9月23日飞到①端点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
A.接近7时B.接近6时C.约6时半D.约5时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