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2019年除夕恰逢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下列对该诗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我国华北地区受西风带影响减弱,东北信风影响增强,使降水增多
B. 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增强,我国东部绝大部分地区进入雨季,降水增多
C. 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小、日地距离渐近,气温不断回升
D. 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大、白昼逐渐变长,气温不断回升
【2】古人根据一年内太阳的位置变化把二十四节气分列在十二个月中,每月月首的叫“节气”,月中的叫“中气”,由此推算8月份的“节气”是
A. 处暑B. 立秋
C. 大暑D. 小暑
【3】“雷打秋,晚冬一半收”是民间描述立秋日如有雷,晚冬收成不好的谚语。该谚语描述的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 华北平原B. 柴达木盆地
C. 长江中下游平原D. 东北平原
【答案】
【1】D
【2】B
【3】C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我国的自然特征.
【1】我国处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盛行偏北风(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夏季盛行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A错误;立春(2月4日左右)后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逐渐增强,但大部分地区还没有进入雨季(受夏季风的影响,4—5月我国南部沿海开始进入雨季),B错误;立春正值2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大、白昼不断变长,气温不断回升,立春后日地距离逐渐变远,C错、D对。故选D。
【2】二十四节气分列在十二个月中,每个节气间隔15天左右,夏至为6月22日前后,因此7月份的“节气”为小暑、“中气”为大暑,8月份的“节气”为立秋、“中气”为处暑。故选B。
【3】材料“雷打秋,晚冬一半收”说明该地区冬季有农作物收获,可判断该地区纬度较低。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收获期为夏季和秋季,A错误;柴达木盆地和东北平原一年一熟,秋季收获,BD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热量丰富,可一年两熟到三熟,晚稻冬季收获,C对。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