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下列材料和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政区划调整是江苏省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近几年,全省撤并了600多个乡镇,乡镇的平均人口由3.1万人增加到4.5万人,镇区面积增加45%。同时,小城镇向中心镇集聚,原来222个省中心镇调减为120个。

材料二:江苏省城市布局(如下图所示)由三个都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和五条城镇聚合轴(徐连、宁通、沪宁、新宜、连通)构成。“三圈五轴”以城市为核心、城镇聚合轴为骨架,它将带动和推进全省的城市化,“3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

材料三: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之一,城市化程度在48%,超过全国38%的平均水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其构成比较如下:

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其构成比较表

城镇人口数(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

2000年

2010年

年均增长(%)

2000年

2010年

增加百分点

苏南地区

苏中地区

苏北地区

1467

636

983

2288

917

1533

4.54

3.73

4.54

59.6

37.7

31.2

70.3

56.0

51.5

10.7

18.3

20.3

注:苏南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5市及所辖县区,苏中地区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市及所辖县区,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市及所辖县区。

(1)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江苏省城市分局的五条城镇聚合轴是沿______________分布的。

(2)制约“长江三角洲3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________________。

(3)请据表分析江苏省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

(4)请分析2000年-2010年江苏省城镇人口变化的特点。

(5)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化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它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对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对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交通干线。

(2)交通运输条件。

(3)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地区相差较大,城市化水平表现为自南向北梯度递减的趋势,三大区域中苏南地区城市化率最高,苏中地区次之,苏北地区最低。

(4)从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来看,江苏省城镇人口数增长,其中苏南和苏北的城镇人口数增长率大于苏中地区;江苏省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其中城镇人口比重苏南大于苏中,苏中大于苏北;但是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长速度苏北大于苏中,苏中大于苏南。但是2000年和2010年相比较,江苏省城镇人口比重的地区差异正在缩小。

(5)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

【解析】

本题以江苏省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城市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江苏省的城市布局简图可知江苏省城市分布的五条城镇聚合轴是沿交通干线分布的。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从长三角区域东西穿过,给本区域交通运输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使得该区域不能很好的进行交通联系,因此可知制约“长江三角洲3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交通运输条件。

(3)读“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其构成比较表”可知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地区相差较大,从苏南到苏中到苏北呈现递减的趋势,在江苏的三大区域中苏南地区城市化率最高,苏中地区次之,苏北地区最低。

(4)读“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其构成比较表”可知2000年-2010年江苏省城镇人口总数是增加的,可知苏南和苏北的城镇人口数量的增长率大于苏中地区;江苏省城镇人口总体比重有所上升,其中城镇人口比重从大到小的依次是苏南、苏中和苏北;读表格内容可知2000年和2010年相比较,江苏省城镇人口比重的地区差异呈现缩小的态势。

(5)对生物:城市化的发展会使得城市建筑面积扩大,从而破坏了生物的栖息地,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对气温:城市化的发展会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从而出现“热岛”现象;③对降水:城市化的发展会使烟尘的排放量增多,导致城市的雨雾天气增多;④对地下水: 城市化的发展会导致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水体污染加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