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0N附近 B.乙点位于300N附近
C.①的性质寒冷干燥 D.②是盛行西风
我国某中学一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太阳——标杆进行定向,标杆与地面垂直放置,把一块石头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A处,至少过10分钟以后,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到B点时再放一块石头。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A. 南 B. 北 C. 东 D. 西
2.
A. 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
B. 一年中,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方向是南北往返
C. 一天中,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
D. 一年中,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
读“我国部分防护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增加农民收入 ④调整农业结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 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 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D. 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不同的社会阶段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不同。
图6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 6
1.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状况差异的原因是
①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少
②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
③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小
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下列节流方面的措施可行的是
①降低能耗
②进口煤炭
③开发新能源
④调整产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农业经济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水网稠密成为交通阻隔。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属于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2.后来利用发达的水系发展航运业,长江下游变成了著名的“黄金水道”,这说明
A.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实际上没有影响
B.生产活动并不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C.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生产力水平而异
D.区域人地关系始终是协调一致的 [来
国庆节,全国人民在祝福祖国的同时也在享受国庆七天假期带来的快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A. a→b B. b→c C. c→d D. d→e
A. 越来越快 B. 越来越慢 C. 先变慢后变快 D. 先变快后变慢
有一条从东向西流的河流,南岸侵蚀较厉害,且一年内两次太阳直射,该河流可能位于
A. 20ºS B. 40ºN C. 20ºN D. 40º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