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下列有关东非裂谷带形成的正确说法是( )A. | 地壳碰撞挤压形成 | B. | 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断裂下陷形成 | ||
C. | 流水作用下切形成 | D. | 风化作用形成 |
分析 离散型边界,又称扩张边界(与消亡边界相对),是两个相互分离的板块之间的边界.常见于洋中脊或洋隆,以浅源地震、火山活动、高热流和引张作用为特征.洋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洋底岩石圈,添加到两侧板块的后缘上.
解答 解: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断裂作用形成的.
故选:B.
点评 该题考查了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把握,难度较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该区域河流( )
A. | 流速慢,内河航运发达 | B. | 含沙量高,有结冰期 | ||
C. | 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丰富 | D. | 以雨水补给为主 |
16.2011~2014年北京市( )
A. | 常住外来人口降低了北京人口老龄化程度 | |
B. | 常住外来人口不属于人口迁移的统计范畴 | |
C. | 常住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呈逐渐加快趋势 | |
D. | 人口再生产模式为过渡型模式高增长阶段 |
8.乙、丙板块相互碰撞,形成( )
A. | 安第斯山系 | B. | 阿尔卑斯山 | C. | 喜马拉雅山 | D. | 科迪勒拉山系 |
18.下列关于地理基本原理描述最可信的是( )
A. | 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就越长 | |
B. |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伏旱天气 | |
C. | 智利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 |
D. | 全球气温变化与CO2排放量关系密切,是因为CO2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
5.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因为 和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
A. | 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 B. | 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 ||
C. |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 D. | 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
3.若P地方时为0点,则图示时刻Q点所在纬线该日昼长约为( )
A. | 8小时 | B. | 12小时 | C. | 16小时 | D. | 20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