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我国糖料作物“南蔗北菜”的特点,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
A. 地域性 B. 周期性 C. 季节性 D. 联系性
伟大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沿图中①线用了37天;1493年第二次去美洲,沿右上图中②线仅用了20天。回答以下各题题。
1.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的航期比第一次缩短了17天,原因是
A. 第一次航程长 B. ①线是顺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
C. 第二次用了蒸汽动力 D. ②线是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
2.有关洋流说法正确的是
A. 洋流对于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B. 逆着洋流航行速度加快,反之减慢
C. 由于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形成了世界四大渔场
D. 洋流可以加速海洋中污染源地的净化,同时扩大了污染范围
产业转移是区域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必然结果,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产业转移中,受廉价劳动力吸引的是( )
A.美国“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建电子组装厂
B.中国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棉纺厂
C.德国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钢厂
D.日本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
2.产业转移有助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
A.产业结构相一致 B.产业分工与合作
C.改善环境质量 D.缓解就业压力
规模宏大、举世瞩目的跨世纪特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据此回答问题:
1.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
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
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
③可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
④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下列关于热带雨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恢复较容易
B.热带雨林有“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的说法
C.植被是雨林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位
D.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河西走廊像一个长长的楔子,自东南向西北嵌入广袤的大西北,海拔1 500米左右,它将近一半的地方,都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孕育了河西走廊大大小小的河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规模不同的城市。下图为甘肃省地理简图。
(1)祁连山可以分为东、中、西三段。指出祁连山北坡东、中、西三段山麓地带的自然景观,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
玉米是喜温、喜光的作物,生长期要求总积温在1800— 2800℃,开花期是玉米一生中对温度要求最高,最适温度为25—28℃。玉米生长需水较多,除苗期应适当控水外,其后都必须满足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才能获得高产。从播种到出苗需水量少,7—9月是玉米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需水量最大的时期。河西走廊的玉米一般在4月15日到25日播种,9月末10月初开始收获,是我国重要玉米生产基地。玉米制种主要是对收获后的玉米经过筛选、晒种、防虫等过程,目前河西走廊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全国半数以上的玉米种子都来自这里。
(2)简析河西走廊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的区位优势。
(3)有人想在我国东北地区发展玉米制种业,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
焉耆马是我国古代西域名马,体型较小,跋山涉水善奔跑,耐力好,这些特征与所处环境密切相关,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2800米处高山盆地。此盆地由三个U型谷组成。下图为我国天山自然带植被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天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A为北坡, B为背风坡 B.A坡植被比B坡生长更为茂盛
C.L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D.可找到冰川运动痕迹
2.焉耆马的特征形成原因与下列哪个因素关系最小
A.冰雪融水优质水源 B.平坦地形提供奔跑场所
C.多样植被营养丰富 D.高寒缺氧提高耐力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水循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 )
A. 地球内部的热能 B. 地球的重力能
C. 天体之间的引力能 D. 太阳辐射能
2.下面实现着图中①功能的是( )
A. 长江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我国的夏季风 D. 我国的冬季风
下图是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 人口就业压力大 B. 城市人口比重大
C. 国内人口迁移量大 D. 人口老龄化严重
2.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段大约是( )
A. 1963~1972年 B. 1975~1986年
C. 1984~1990年 D. 2000~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