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图中表示了经济发展阶段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地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  ]

    A.柏林
B.伦敦
    C.旧金山
D.圣彼得堡

   (2)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3)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  ]

     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D.发达国家的环保政策的不断调整

答案:B;D;A
解析:

(1)B;

(2)D;

(3)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七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它们是关中平原、四川盆地、华北北部、江南地区、闽中地区、太原周围及沈阳一带。古人对“天府”的评价标准是气候环境好,宜居,人口稠密;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自然灾害少,旱涝保收;少发战争,经济持续稳定,有成为政治中心的条件。

材料二  2008年第1期《中国国家地理》提出“新天府”这一名词。“新天府”的评价标准是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居民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幸福感较高,具有一定规模的地貌上相对独立统一的区域。

材料三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历史上的“天府”到“新天府”评价标准的变化反映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新旧“天府”各自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什么?

(2)图中A处表示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      。图示区域被列为“新天府”的首选地区,分析其优越的自然条件。

(3)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北部是历史上的“天府”之地,但并不在31个“新天府”的侯选地之列,故与“新天府”无缘。从人口、城市分布、经济规模角度分析其原因。

材料四   《明会要》卷五十载:万历六年(1578年)四川省有“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到了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减至“一万八千零九十丁”。

(《四川道志》)

四川省的总人口在1958-1961年间连续4年负增长,净减人口达6218349人,相当于该省1960年人口的93.94%。而从1950年到1957年,四川人口每年平均增加168万人。

(金辉《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

(4)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清初和1958-1961年,是四川人口急剧减少的两个时期,这其中的原因各是什么?

(5)抗战初期,川军英勇作战,配合友军取得了正面战场上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请写出此次战役的名称和最高指挥官的姓名。

(6)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西南地区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材料五   《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圈点新天府”活动,是一次旗帜鲜明的生态选美,旨在倡导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和谐相处,呼吁发展的适度与可持续,呼吁健康的生活方式。

(7)运用哲学知识,说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依据。

(8)工业反哺农业是促进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和谐相处的重要表现。从经济学角度看,我国现阶段已经具备了哪些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