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
材料一,下图是“美洲大陆略图”,美洲大陆西部有世界上最长的科迪勒拉山系,它像一堵墙壁阻隔了东西水汽交换,M、N、L位于三个不同的板块,晨昏线XY和赤道的夹角为70°。
材料二 下面表格是西海岸6个城市1、2月和7、8月降水资料(单位:mm)
城市 |
温哥华 |
旧金山 |
阿卡普尔科 |
拉孔科迪亚 |
利马 |
圣地亚哥 |
1、2月降水量 |
272 |
190 |
10 |
1020 |
1.2 |
1.2 |
7、8月降水量 |
175 |
21 |
522 |
121 |
2.5 |
138 |
(1)结合上图,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简述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形成的原因,说明该山系高度的变化趋势。(6分)
(2)若XY为晨线,简述该季节旧金山和圣地亚哥的气候特征。(4分)
(3)指出西海岸6个城市中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城市名称,并说明其降水少的形成原因。(6分)
(4)写出图中E、F两地自然带的名称,它们的分布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6分)
(5)简述F自然带的成因(6分)
(1)科迪勒拉山系形成的原因是由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而形成的;趋势是继续升高(6分)
(2)旧金山温和多雨 圣地亚哥高温少雨 (4分)
(3)利马 受东南信风(离岸风)和沿海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形成沙漠气候,干燥少雨(6分)
(4)E热带雨林带 F温带荒漠带 非地带性(6分)
(5)F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安第斯山阻挡了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又受寒流的影响降水量少,形成温带荒漠带。(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板块构造运动的特点: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会形成巨大山脉,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大陆板块受到挤压上拱,隆起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海拔不断升高;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根据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的位置,结合板块构造,可知科迪勒拉山系处于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即科迪勒拉山系形成的原因是由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而形成的;且山系高度变化趋势是继续升高。
(2)根据地球运动的特点,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晨线以西为夜半球;题意XY为晨线,可知XY以东为昼半球,XY以西为夜半球,结合图示,可看出北极处于极夜,由此可判断北半球昼短夜长,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旧金山和圣地亚哥都位于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旧金山位于北半球,可知此时旧金山(冬季)的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而圣地亚哥位于南半球,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可判断此时圣地亚哥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少雨。
(3)气候、地形和洋流影响降水量,根据利马所处的位置,可知利马位于东南信风带(由陆吹向海),且位于沿海地区受秘鲁寒流影响,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致使该地形成沙漠气候,全年干燥少雨;根据温哥华的位置(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可判断温哥华位于盛行西风带,且受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丰富;根据阿卡普尔科的位置,可判断阿卡普尔科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降水较多,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拉孔科迪亚是南美洲厄瓜多尔太平洋沿岸的赤道城市,气候介于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之间,更接近热带草原的干湿季特征,但降水总量很大;根据圣地亚哥的位置,圣地亚哥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总体比较,图示西海岸6个城市中,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城市是利马。
(4)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E地处东南季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加上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分布于赤道附近,按照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该处应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而此处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的非地带性;F处地处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脉的东侧,位于盛行西风带的背风区,且受到受到地形的影响下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下形成温带荒漠带,根据纬度位置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该处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此处形成的是温带荒漠带,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的非地带性。
(5)F处是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下的温带荒漠带,主要是由于该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山脉阻挡了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且该处又受到西风漂流(寒流)的影响,寒流又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使全年干燥少雨,形成温带荒漠带。
考点: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质构造,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和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甲、乙两地区气候资料
|
年平均降水量 |
年太阳辐射总量 |
无霜期 |
甲地区 |
<30 mm |
70-110亿焦耳/米2·年 |
365天 |
乙地区 |
>1000 mm |
40-50亿焦耳/米2·年 |
220—250天 |
(1)说明A、B两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并分析B海区表层海水盐度空间分布的形成原因。
(2)甲乙区域农业有共同的经济作物。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发展该经济作物的优势自然条件和限制性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
(3)甲、乙两区域在石油工业发展现状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是什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