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07年1月17日,民政部副部长在答记者问中指出:“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严重。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灾死亡3 186人,紧急转移安置1 384.5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41 091.3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5 408.9千公顷;倒塌房屋193.3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 528.1亿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受灾严重。与近年相比,2010年自然灾害是1998年之后最为严重的一年。与1999年以来相比,2010年因灾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为8年来的最大值,紧急转移安置人数仅小于2010年,因灾倒塌房屋仅次于2003年和2010年。”

(1)分析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频率高的主要原因。

(2)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简述构造地震的产生机制。

(3)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会起到加剧或减轻的作用。分析说明人类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原因。

 

(1)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重力作用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我国地处季风区,深受季风影响,气象灾害多发;各种灾害相互关联,一种灾害的发生往往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

(2)地震是由于地壳中的内应力不断积累,超过岩层的承受限度,导致岩层突然断裂或错位,使岩层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3)人类不合理地、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会造成生态破坏,导致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不稳定性增强,增加灾害发生;人类活动会使地表财富积累增多,加剧灾害损失程度。

 

第(1)题,联系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概况分析。第(2)题,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第(3)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一方面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会“放大”灾情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地下水是我国北方地区及许多城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地下水的数量受储存条件和补给条件的限制,是随时间变化而又相对稳定的资源;地下水水质一般优于地表水。近20年来,在地下水开发利用方面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一些地下水开采区补给条件发生了变化,使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锐减;一些地区污水渗透加大及含盐浓度变化,使地下水质出现明显恶化;更有甚者,一些地区不顾地下水的承栽能力.盲目地集中开采,导致当地采补严重失衡,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发了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成)水入侵以及荒漠化加剧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材料2:中国各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台湾资料暂缺)。

(1)有利于地下水储存和分布的地质构造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是                                             

(3)与周边省区相比,贵州省地下水资源较贫乏,原因有               (填正确项字母)。

  A.降水稀少

  B.多山问盆地

  C.石灰岩广布,地下含水层少

  D.地下多暗河、溶洞

  E.地下水开采量大

(4)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今后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