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图1为北非简图,图2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并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根据南水北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中线调水工程的主要受水地区分布有全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工业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区。下面的自然资源、工业基地、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组合,最符合中线调水工程的主要受水地区的是( )
A.有色金属――― 沪宁杭――― 水稻 油菜
B.煤、铁、石油―――辽中南―――小麦 大豆
C.石油、海盐―――京津唐―――小麦 棉花
D.石油、煤、铁―――京津唐―――小麦 花生
(2)长江年径流量远大于黄河年径流量的主要原因?
(3)南水北凋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形成该特征的气候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造成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5)据推算,到2030年,黄淮海平原年缺水量400亿m3。通过中线和东线调水能否达到缺水量与补水量的平衡?_____。对已经预测到的这种结果除调水外,还应实施哪些对策?
(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 10°C 以上的 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大型虾类。在“渤海沿海—黄海南部深水区”之间洄 游。洄游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20 世纪 80 年代渤海对虾 资源几乎衰竭,90 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图 5 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
(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
(2)阐述黄河三角洲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原因。
(3)推测虾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4)针对渤海对虾资源减少的现状,请你说出促进渤海对虾发展的措施。
遥感技术在判断农业生产状况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从下种、出苗、返青、扬花、结果到最终成熟为完整过程)测定的不同波段反射波谱特性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区分小麦正处于哪一生长阶段的效果较好的波长是以下组合中的( )
A.0.4微米0.7微米 B.0.4微米0.8微米
C.0.7微米1.0微米 D.0.8微米1.0微米
2.据图,从下种到成熟的六个不同阶段,不同波段最大与最小反射率差值的大小变化,正确的是( )
A.增大—减小—增大—减小 B.增大—减小—增大
C. 一直增大 D. 一直减小
结合不同距离条件下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两种运输方式的竞争关系模型图,回答7-8题。
7.由图可知,两种运输方式竞争最激烈的运距是( )
A.0~600km B.900~1100km
C.1200~1600km D.大于1800km
8.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
A.武汉-广州 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 D.兰州-北京
读图 “我国某水库2009年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水库的流入水量最大值出现在
A.5月 B.6月 C.7月 D.8月
2.该水库蓄水的最低水位大致出现在
A.3月下旬 B.7月中旬C.9月上旬 D.12月下旬
3.该水库可能位于
A.海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某中学高一年级李强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可能原因
A. 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冷空气 B. 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C. 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 D. 过境后这里的空气为暖空气
2.二伯家在麦田边点燃柴草的目的是
A. 增加大气中的凝结核,利于降水的形成 B. 增加烟雾,加强大气的反射作用
C. 增加烟雾,加强大气的逆辐射 D. 给大气加热,提高气温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左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地区地形图,甘肃定西为中国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
材料二 马铃薯块茎膨大的适宜温度为16~20℃,当土壤温度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下右表为定西3-10月份气候统计表。
(1)简述上图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简析兰州以上河段河流不利于发展航运的原因。
(3)简析定西种植马铃薯的优势气温条件。
(4)简述夏季浇水对马铃薯生长的有利作用。
图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1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2.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3.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4.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