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图某区域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
依据图中信息,推断图例甲、乙分别表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甲、乙两类地区分别应采取的防灾减灾 措施。(10 分)
“水寒效应”是指由于水汽蒸发而引起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现象;“风寒效应”是指因风引起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水寒效应、风寒效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水寒效应”是通过潜热输送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体温并不一定降低
B.“水寒效应”与“温室效应”一样,都是关注大气温度
C.“风寒效应”通过大气运动将身体周围热空气带走,体温并不一定降低
D.“风寒效应”与“水寒效应”一样,都会使人体温下降
2.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身体潮湿时散失的体热比干燥时多,是因为风寒效应在起作用
B.冲锋衣与羽绒服都能防寒,是因为克服了水寒效应
C.初到上海生活的东北人冬季会感觉更冷,是因为水寒效应
D.印尼坦博拉火山1816年大爆发致使当地这一年无夏天,是因为有风寒效应
读“我国1991- 2010年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完成下列各题。
1.1991- 2010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净迁入率最高的年份是
A.1993年 B.1999年
C.2006年 D.2010年
2.由图示资料推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广东 B.上海 C.河南 D.四川
图为黄土高原局部黄土分布等值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处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达到 ( )
A.24 B.34 C.36 D.42
2.3月21日傍晚,最有可能看到日落的地点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013年第30号台风“海燕”11月4日在西北太平洋生成后,以强有力态势不断发展。“海燕”一路经过3个国家,带来狂风骤雨,重创菲律宾,对我国和越南有明显风雨影响。下图为第30号台风“海燕”路径图(11月4日~11日16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海燕”过境菲律宾中部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变化为
A.气压先降后升,风速先增后减、再增又减
B.气压先升后降,风速先减后增、再减又增
C.气压先降后升,风速先减后增、再减又增
D.气压先升后降,风速先增后减、再增又减
2.“海燕”在广西南宁登录前,南宁主要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读舟山市 2015 年 7 月某段时间的相关气象资料,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表中信息反映出舟山市这段时间内过境的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2.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关于这几天舟山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天气系统自北向南影响舟山市
B.8 日最低气温低是因为受冷气团影响
C.11 日气温下降是因为冷锋过境
D.13 日舟山可能受高压控制
下面左图为四种气候类型的月降水量和月均温分布图,右图为专家描绘的最新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地图(图中颜色较深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专家认为,埃博拉病毒可能发生变异,未来可能(或现在已经)通过空气传播,对于甲地区来说,病毒向内陆地区传播风险最大的是( )
A.1月 B.3月 C.7月 D.11月
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2006年后三峡水库蓄水,也影响了鄱阳湖对泥沙和水量吞吐。下图为湖口站(鄱阳湖水系的出口)多年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该鄱阳湖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和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输沙量和流量年际变化都较大
B.6月份鄱阳湖补给长江,7月份长江补给鄱阳湖
C.4—6月湖水含沙量降低,输沙能力减弱
D.3月份鄱阳湖的含沙量最大,输沙能力最强
2.关于鄱阳湖7—9月输沙量特点的成因推测,最可能的是
A.向长江输沙,鄱阳湖清淤 B.出库流量达一年最小
C.长江干流水位高 D.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加大
读“某等值线图”,图中数值a<b<c,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则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纬度位置 B.沿岸暖流 C.地形 D.夏季风
2.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该地区为我国东南某地区,则
A.①处坡度小于②处 B.②处为山脊
C.①处山坡降水较多 D.③处山坡比①处山坡马尾松长势好
3.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图,则
A.①处吹偏南风 B.②处易出现锋面
C.③处降水较多 D.该地区天气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