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阴影部分是渭河以北、黄土高原边缘的“旱腰带”地区,该区域十年九旱,许多县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农学专家经多年努力培育出了与旱塬相适应的小麦良种,亩产由20世纪60年代的61.1公斤逐步提高到现在的450多公斤。
(1)早年“旱腰带”地区小麦单产低的主要原因是干旱,说明其干旱的主要自然原因。
(2)现在“旱腰带”地区小麦单产大幅提高,推测除生物技术外人们可能还采取的措施。
(3)简述在“旱腰带”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1)总体降水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夏季光照热量多,冬春季节降水少,风力大,蒸发强烈;位于地形过渡区,地势起伏大,地表水存留时间短;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水易下渗。
(2)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采取滴灌喷灌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改善耕作技术;发展精准农业,科学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3)大力发展种植业,加剧水资源短缺;陡坡开垦,加剧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不利于生态保护。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及其变化。考查对地理事象的成因分析。难度一般。
(1)农业干旱的成因不仅包括气候干旱(夏季光照热量多,冬春季节降水少,风力大,蒸发强烈;),更强调时间分配不均和降水季节变化幅度大所导致的农业可控性低;此外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地形破碎,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差,地表水残留时间短,易下渗、易流失,也加剧了该地农业干旱的形成。从以上几方面展开分析即可。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小麦单产的限制性因素为干旱,由此可推知,除了培育耐旱品种外,还可通过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的改进,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增加产量。此外,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耕作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精准农业等也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3)“旱腰带”地区本身处于地形过渡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若大力发展种植业则会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引发水土流失,导致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按照此答题思路作答,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