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说出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
病害、虫害和鼠害等生物灾害。
解析:
略
|
粮食安全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成功地在占全球耕地面积7%的土地上承载了全球22%的人口。但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粮食安全问题凸显。
资料1: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新增粮食播种面积图及粮食播种面积与产量增长关系图
资料2:我国水资源消费构成图及我国南北方的水资源及耕地比较图
材料3: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图(图中阴影区为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
材料4:广东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表(单位:千公顷)
| 2003年 | 2007年 | |
播种总面积 | 5193.1 | 4815.4 | |
其 中 | 粮食作物 | 3128.6 | 2386.5 |
油料作物 | 353.5 | 318.0 | |
糖料作物 | 163.5 | 747.6 | |
蔬菜作物 | 1123.8 | 1211.8 |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回答:
(1)资料1显示: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是 ;新增粮食播种面积自2003年以来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没能在资料1中显示,但也是影响粮食产量的社会因素是 。
(2)根据资料2,分析并概括说明我国农业生产与水资源的关系。
(3)材料3中阴影表示我国耕地的集中分布区,简述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
(4)结合材料4,简述广东省2007年较2003年4种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5)综合以上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今后我国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
北京成功举办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对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读下面的图表和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6―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和举办时
届数 | 26 | 27 | 28 | 29 |
举办地 | 亚特兰大 | 悉尼 | 雅典 | 北京 |
举办时间 | 1996年7月19日至8月4日 | 2000年9月15日至10月1日 | 2004年8月13日至29日 | 2008年8月8日至24日 |
材料二:26―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城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
(1)材料二中,②、④代表的两个城市的名称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①、③两城市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说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10分)
(3)26―29届夏季奥运会期间,露天赛场日均温最低的是_______奥运会。
(4)当亚特兰大召开奥运会期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A.我国华南地区进入雨季 B.北半球各地昼均大于夜
C.南极圈内极昼范围开始变大 D.北印度洋海区洋流自西向东流
E.黄淮海平原土壤表层盐分被雨水淋洗,土壤表层脱盐
(5)为了更好地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北京将生态环境建设放在了首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选择填空)
(6)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选择填空)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②限制城市发展
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 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⑤
北京成功举办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对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读下面的图表和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6—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和举办时
届数 | 26 | 27 | 28 | 29 |
举办地 | 亚特兰大 | 悉尼 | 雅典 | 北京 |
举办时间 | 1996年7月19日至8月4日 | 2000年9月15日至10月1日 | 2004年8月13日至29日 | 2008年8月8日至24日 |
材料二:26—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城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
(1)材料二中,②、④代表的两个城市的名称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①、③两城市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说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26—29届夏季奥运会期间,露天赛场日均温最低的是_______奥运会。
(4)当亚特兰大召开奥运会期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A.我国华南地区进入雨季 B.北半球各地昼均大于夜
C.南极圈内极昼范围开始变大 D.北印度洋海区洋流自西向东流
E.黄淮海平原土壤表层盐分被雨水淋洗,土壤表层脱盐
(5)为了更好地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北京将生态环境建设放在了首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选择填空)
(6)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选择填空)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②限制城市发展
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 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