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考虑“二十四节气”的节气含义,可概括为三类,其中不包括
A. 反映季节时令类 B. 反映月相变化类
C. 反映气候特征类 D. 反映动植物表象类
【2】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A. 降水 B. 霜冻期 C. 热量 D. 光照
【答案】
【1】B
【2】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意义及地域分异规律。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24节气,反映了季节的时令变化;不同的季节气候特征不同,反映了气候特征变化;不同节气气候特征不同,动植物的特征表现也不同,也反映了动植物表象;月球绕地球公转,反射太阳光而形成不同的月相,与24节气无关。与河南、山东相比北京纬度低、热量条件相对好,种植小麦的时间要晚于北京。
【1】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24节气,反映了季节的时令变化;不同的季节气候特征不同,反映了气候特征变化;不同节气气候特征不同,动植物的特征表现也不同,也反映了动植物表象;月球绕地球公转,反射太阳光而形成不同的月相,与24节气无关。选B正确。
【2】与河南、山东相比北京纬度低、热量条件相对好,种植小麦的时间要晚于北京。选C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